撰文/钱航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位于中国甘肃的火星1号基地
火星的宜居之地在哪里?
如果人类真的可以到达火星,火星上的宜居之地在哪里呢?答案是火星的两极区域。2018年,科学家在火星南极的冰盖下发现了一个宽20千米的地下大湖。这是人类首次确定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尽管这个地下湖水很咸,是滩“卤水”,但这一发现激励着科学家们继续热情高涨地在火星上寻找宜居水系。
天问一号传回的火星北极冰盖图像(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火星的另一处宜居之地是火星赤道的天然洞穴以及地表的熔岩管道。这些地方可以使人类免受辐射的危害。而且在洞穴或者管道下面还可能存在地热能源,可以让人类生活在适宜的温度中。而火星北极和赤道之间的大平原地区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地势平缓,适合火星载人飞船登陆。而且,这个区域长期存在着火山喷发,埋藏着许多宝贵的矿藏。
生存要素怎么来
要保障火星航天员的生存与生活,就需要空气、水、食物与能源。
利用太阳能和核能已经在火星巡视器上被证明是可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为未来生活在火星的人类提供能量,大型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也可以成为它的辅助设备。
火星地下有3%的水冰,北极冰盖底部也含有大量的水冰,简单加热就可以获得液态水。
我们在地球和空间站上已经试验了各种种植技术,比如无土栽培。相信在火星基地里,种植和收获作物也不是难题。
氧气可以通过加热高氯酸盐得到,也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二氧化碳就更好获得了,火星大气的96%都是二氧化碳,两极也有干冰形式的二氧化碳存在。当然,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火星上种植植物,或者培养藻类或者细菌,以制造氧气与二氧化碳。
不过,想在火星上生存,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火星的发射窗口是26个月,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最长纪录也只有437天。而且在火星上长时间停留可能会给人类带来难以磨灭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这需要人类的航天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才行。
人类的好奇心永不熄灭,对于火星的探索永不停止。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一定可以登上火星,完全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解答关于火星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