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发现正屋禁锁,打开后当场落泪

2023-11-19     八月未完

原标题: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发现正屋禁锁,打开后当场落泪

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直是一部连续性的史诗,而不管哪个朝代都涌现出了很多除了帝王之外的名人。明朝在历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大有作为的皇帝;但另一方面,明朝也有很多忠良之臣为后人研究和称赞。

如若有评选忠良之臣的比赛,明朝的于谦一定榜上有名。他虽然官职做到了少保,是一品官职;但他却不似大多数大官一般有很多的家产钱财。他家里反而十分简朴,在他蒙冤而死之后,家也被抄了;只是他家中的清贫景象让前去搜查的锦衣卫都不禁落泪。

于谦也算得上官宦世家出身的孩子;他的曾祖父担任过大总管,他父亲也考中了进士只是后来避世了。可能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于谦幼时就展现出了和大多数儿童不同的特性;他十分聪慧好学,也成功于二十三岁就考中了进士,顺利步入官场。

于谦在朱瞻基在位时就有很亮眼的表现;而朱瞻基也十分信任他,还曾亲笔写下他的名字任命他为驻省的巡抚。他受命去解决晋豫地区百姓被骚扰的问题;而于谦上任之后一切以百姓为主,替当地解决了土地、水源等多个问题。

后来到了朱祁镇当皇帝时,于谦还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当的是为百姓好的官。内阁当时由“三杨”主管,他们对于谦也是十分看重,只可惜三人先后离世,朱祁镇身边的宦官王振便应时而起。

王振是明朝的第一任宦官涉政的例子。他其实有政治头脑,从他早年考上进士就能看出。但他觉得一步一步升官太难了,便自宫后入宫当了宦官。他自朱祁镇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他身边服侍了,所以等到继位之后王振也大受宠爱。

王振随即依靠皇帝的宠爱作威作福,甚至入京朝拜的很多官员都要给他“进贡”。大多官员为了仕途顺利,不得不迎合王振,给他送去金银财宝。但于谦却对此没有任何的反应,面圣述职便只是单纯的报告工作,对王振并不阿谀奉承。

不得不说,朱祁镇比起他的祖父们还是差了很多,不仅被一个宦官祸乱朝政,还在他的谗言下差点将自己搭了进去。著名的土门堡事件,他被抓去做了俘虏,后来好不容易回来可是皇位已经成别人的了,他又被软禁了七年。

而当时明英宗被俘之后,众臣一同议事商量解决对策。徐有贞主张迁都,可于谦却极力反对;因为都城是国家的根本,随意乱迁会有损根基。他主张抗战,四处调兵;还亲自率领部队应敌。

于谦这一举措挽救了当时危亡之际的明朝,他也因此升迁兵部尚书。而现在朱祁镇被俘,太子年幼,朱祁钰就临时成为了明景帝。而朱祁钰成功登基也有于谦的功劳,当时皇帝被抓,太子太过年幼,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谦拥护朱祁钰登基也完全是处于对国家安危考虑。在朱祁钰登基后,他又竭尽全力的辅佐明景帝;当时的朝廷上下很倚重于谦。于谦非但没有仗势让自己的权利变得更大,反而一直都以国家和君主为重,全心全意建设大明王朝。

而正是看到了于谦的忠良,朱祁钰对于谦也十分信任。随即于谦的官职和实际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一度成为了万人之上的宰相;正是他官场得意之时。可由古至今都是这样,一旦一个人过于优秀,他好像就不太合群了。

或者说其他同领域的人都会若有若无的远离他,其实说白了就是妒忌。所以不断地有官员发起对他的弹劾,由于朱祁钰对于谦的人品深信不疑;所以当时的于谦并没有受到降罪。可好景不常,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复位。

又重新换了皇帝,朱祁镇对于谦没有朱祁钰那么大的信任感;所以当朝廷官员再次不断发起对他的弹劾时,于谦被送进了大牢。事情并没有转机,于谦不久后被斩杀了。朱祁镇派了锦衣卫去抄他家,翻遍了家中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只是正屋紧锁,锦衣卫破门而入;屋中放的都是之前皇帝给他的赏赐,他并没有享用这些恩赐,而是好生归放。另外是一间专门用来供奉文天祥的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前去抄家的锦衣卫见到如此清贫的于谦住所,不禁潸然泪下。

于谦的一生对明朝作了很大的贡献,只不过他的清廉在贪腐成风的官场显得不太合群;所以只得蒙受冤屈而死。于谦只是三百年明朝历史中的一个人物,《明朝那些事》中记录了更多明朝的名人轶事。

推荐购买《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从朱元璋的出身开篇写到明朝灭亡。全书以史实发展为基础,加以幽默的笔触,枯燥的历史在鲜活的人物描写中也变得有趣了起来。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a33a842d242a410c9d9d24fe66ca9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