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各年龄段的育儿小贴士》指出,因孩子免疫力较弱,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科学的养育方式,除了饮食、睡眠、运动外,洗澡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如仅给孩子洗澡的时间,若是把控不好,患病机率将大大提升!
因小媛与丈夫都上班,晚上下班丈夫先到幼儿园接3岁的女儿梦梦,她则负责买菜、准备晚餐,而且为了保证孩子能在10点半前入睡,夫妻俩一般都会在晚餐后不久便给孩子洗澡。只是,随着冬天到来,劝女儿洗澡就成了大难题。
“要不她一到家就马上洗澡吧?这样也不会越待越懒,催她洗澡像要她的命似的”,小媛这番话得到了丈夫的赞同,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只要女儿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被爸妈硬逼着洗澡。
然而这个月里,每次给孩子洗澡,她总是抱怨“我的头好晕”、“我讨厌洗澡,好难受”等。只是夫妻俩都认为,这是女儿不想洗澡的借口罢了。
“老婆,我怎么觉得梦梦这段时间经常感冒、发烧啊”,听了丈夫这番话,小媛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夫妻俩便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是否是免疫力下降的缘故。而医生询问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后,很快推测出原因:“孩子不适合饿肚子的时候洗澡啊!我们大人饿肚子洗澡都觉得虚脱,更别说孩子了。而且还会破坏她的免疫力,生病就不奇怪了。”
“本来是想解决孩子洗澡需要三催四请的问题,没想到居然好心办坏事!哪怕需要一再催促,我们也不敢随意修改洗澡时间”,夫妻俩听了医生的结论,连忙改变了时间安排。
根据众多儿科医生、育儿专家的研究结论可知,给孩子洗澡的时间可是大有讲究!下面的两个时间内,不建议给孩子洗澡!
1、肚子饿、刚吃饱的时候
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一般肚子饿的情况下洗澡,孩子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耐、哭闹不配合等,而且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头晕,洗完澡宛如“虚脱”的状态。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饥饿状态下,人体自我保护功能就会变弱,不管是血液循环还是能力都更侧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体表循环血量减少很多。而家长给孩子用热水洗澡,会加速体表血液循环,令大脑、心脏出现血液循环不足的情况。
而且,人体自我保护功能变弱后,孩子的免疫系统自然也随之变弱,导致出现不适或生病也实属必然。
同样的,如果刚吃饱就立即洗澡,体表血液循环增加,那么腹腔血液供应就会减少,进而影响肠胃正常消化,轻则肚子疼,重则呕吐、腹胀等。
2、发热的时候
如果是发热前后,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引发的发热,哪怕洗澡过程里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有一定的物理降温效果。但也会让身体还处于非常虚弱状态的孩子无法抵抗冷意侵入毛孔,加重病情。因而通常医生会建议,48小时内不宜洗澡。
看似与吃饭、睡觉一样常见的洗澡也需要家长们用心、细心,选择最佳时间给孩子洗澡才能更好地保障他的身心健康发育,尤其是天气冷了、气温低的冬天!
注意一:洗澡的频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几大机构共同发布的《养育照护框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可知,春夏出汗较多时,可以每天或时隔1天给孩子洗澡。
但到了出汗较少且天气寒冷的冬天,则不适合如此高频率的洗澡,同时还给出了相关建议。
如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最好能每天或隔天洗,毕竟他们皮肤厚度比不上成人,油脂分泌也很旺盛,如果不及时洗掉皮肤表面堆积油脂,易出现皮炎等皮肤疾病。Tips:5个月以上的宝宝,只要不出很多汗的前提下,一周洗1至3次便可。
注意二:水温、室温都要注意
为了避免孩子洗澡时着凉感冒,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室温。一般来说,最适合的温度是26℃左右,如果是冬天,可以选择气温最高的中午12点至下午2点的时间段,更利于保障室温,不会过于寒冷。
除了室温外,水温也是必须重视的事情。因为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有孩子因洗澡水的温度过高被烫伤的新闻,而主要就是家长以自己的感知或是误认为冬天用越热的水洗澡越暖和。
其实,不管是育儿专家还是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都是给孩子准备的洗澡水水温保持在40℃左右,且最高不宜超过42℃,最低不要低于37℃。
Tips:可以选择一款测水温的温度计,每次洗澡前测一下,避免水温过高或者过低。
注意三:做好保暖
在寒冷的冬天,除了采用浴霸、取暖器、暖风机等设备保证浴室内的温度,避免孩子洗澡过程中着凉外,洗完澡后也要做好保暖事宜。
如提前用取暖器或暖风机把孩子的衣物都烘热,等洗完澡后也能马上穿上温暖又舒服的衣物,避免出了浴室因温差问题导致着凉的情况。
注意四:控制洗澡用时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洗澡用时方面有所差异,主要取决于身体发育、抵抗力强弱。如对于不满1个月的宝宝来说,洗澡用时不宜超过5分钟。一来是避免着凉,二来每天都洗或擦拭,并不会很脏。
而到了1至2个月后,用时可以延长至5至8分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成人也不宜超过30分钟,所以,即使年龄较大的孩子,也不建议超过20-30分钟。
枕边育儿寄语:
洗澡对于每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常事,但作为成人都有因不注意水温、室温导致着凉感冒,更别说抵抗力较弱,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的孩子,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马虎。哪怕是简单的洗澡一事,除了注意频率、用时、保暖等事情外,还有不少注意事项同样需要家长上心!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