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北风劲吹
屋内暖意融融
一碗腊八粥,好个腊八节
今天开始
年味一天浓过一天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也是年末的意思
上古时代
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腊”
腊月初八渐渐定为“腊日”
它祈求着丰收、寓意着吉祥
过了腊八就是年
置办年货就要提上议程
虽然现在各种电商平台要啥有啥
但是赶大集办年货的仪式感
还是无可替代的
那么重点来了!
咱城阳过年去哪里买年货呢?
答案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那就是——
城阳各地的大集
城阳大集
万历初年,即墨县令许铤奏请开放海禁,城阳已设集市,金家口港(京口)成为由女姑口至城阳集的通商口岸,城阳大集成为当时即墨县13处乡集之一,每逢农历三、八为集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在城阳,逢农历三、八赶城阳大集成为一种习俗,传承四百多年长盛不衰,赶集之日,本地的生产工具、盐、各种小吃、水果、土产品应有尽有。是日,城阳集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唱戏声、说书声、卖艺声、器乐声交融沸天。
从明万历初年即已形成,经四百多年传承,解放后50至70年代持续集市贸易,发展到今天与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合并,蔬菜、水产家电、服装、日用百货五大市场和山东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成为全国五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属青岛市重点“菜篮子工程”,是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流亭大集
流亭的市集最早记载始于明朝,据史料记载,在明朝,流亭大集已属乡间十二市集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了解,流亭大集逢农历的一、六为集,每年共72场市集。清末民国时期,已繁荣一方,据《胶澳志》记载:流亭根据区域分布,历史的演变和集市的变迁,辖区内共有四个大集,农历逢一、六为流亭大集,农历逢二、七为双埠大集,农历逢四、九为仙家寨大集,而农历逢五、十为李家女姑大集。
腊月里,大家都开始喜气洋洋地逛年集,采购和筹备心仪年货。位于峄阳路附近的流亭大集在明朝就已属乡间十二市集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流亭大集以及流亭街道的其他三个大集,春节前每集的人流量更是达到了10万多人次。大集上不仅能买到各色常见的商品,还能买到草篦子、卡花模等手工日用品。另外,在大集上还能经常欣赏到柳腔戏曲专场演出,逛个大集物质、精神双丰收。
时至年关,流亭大集集集爆满,各类摊位多达3000余个,特别是腊月里临近春节的这几个年集,方圆几里人山人海。烟酒糖茶,红彤彤的福字、春联、中国结,鲜花等,处处充满着喜庆祥和,“年味”十足,每集人数都多达万人以上,春节前每集的人流量更是达到了10万多人次。据介绍,这些传统的市集驻地凝聚了人气和商气,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流亭大集已成为流亭辖区内四大贸易中心,也是人们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好去处。
夏庄大集
据《夏庄镇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庄域内有华阴集,后立源头集。建国初期,仍设华阴、源头两集。1958年修建崂山水库,华阴集不复存在,1961年设立夏庄集。1966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割资本主义尾巴”,禁止集市贸易,源头、夏庄两集被撤销。1972年恢复夏庄集,1978年恢复源头集。2000年4月,东古镇设集,2002年,李家曹村设集,但规模较小。
清末及民国时期,集市以自由交易为主,交易的主要商品有粮食、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木材条货、手工艺品、日用杂品等,品种稀少。各集因地理位置、交通、物产等不同形成各自的市场特点。华阴集地处山区与平原的结合地带,山货较多,特别是劈柴木炭、水果药材等上市量较大,平原地带的粮农多来该集与山民进行物资交流。源头集以水果为主,特别是夏秋季节形成水果批发市场,源头村郭姓在法海寺庙西设有“汽车行”,青岛市区的水果贩子来此收购水果,店家负责代为收购并兼营食宿,运输生意兴隆,一季收购果品多达40余汽车。建国初期,集市设有粮食市、牲畜市、生猪市、海产肉禽蛋市、蔬菜水果市、木材条货市、日用杂品市等,自由议价交易,50年代市场比较繁荣。农业合作化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工商部门对粮食、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从严管理,粮油市场缩小。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产品歉收,集市贸易萧条,市场物价昂贵,1963年市场交易及物价才有所好转。1978年后,集市日趋繁荣,工商部门与集市所在村加强集市建设与管理。1994年,逢集日莅市人数达5000~6000人,2000年达万余人,商品数量与品种不断增加,摊位达1500个,年交易额达1亿余元。东古镇集、李曹村集以及自发形成的黄埠、丹山、马家台、少山、后古镇等小型全日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惜福镇大集
惜福镇集位于惜福镇社区,历史悠久,来此赶集买卖的人也多,一到大集特别是年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天上飘起了雪花,也未能阻挡人们赶集购物的热情,市场上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最受欢迎的要数当地的各类海货,各种鱼类、贝类、海蜇、蚧蜊、海蛎子、海参等应有尽有,干海产品也是种类齐全,看起来很诱人,因为靠海,人们对于海货的热情也更高一些;另外,各种新鲜蔬类水果也是物美价廉;各种新鲜肉类,也都是检验过的,让人放心,有现做脂渣的,有一位师傅每年到了年跟,都来惜福镇集,他做的脂渣,都是用最新鲜的猪肉现做,现卖,尝一口,很有小时候的味道,因为他做的脂渣,新鲜卫生,吸引了很多顾客来,其销售也是供不应求。在春联市场,一幅幅火红鲜艳的春联,吸引了来往的顾客,一些顾客会驻足上一段时间,精心挑选一幅称心的对联,这也是购年货的必备,还有那些充满传统味道、制作精美的家谱也吸引了一些上了年纪的顾客。整个市场上,各种年货齐全,吸引了来自周边的顾客和商贩,近些年来,当地通过改造农贸市场,扩大集市面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成为岛城一处逛年集买年货的好去处。
棘洪滩大集
据《棘洪滩镇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棘洪滩山会伴随棘洪滩大集而形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七和三月十七为“山会”,而以农历二月十七山会规模最盛大。山会之日,方圆几十里的商贾摊贩、乡民百姓大清早从四乡八疃或赶着牲畜,或推车挑担,或结伴步行云集而来。山会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农历逢二、七是棘洪滩大集,而农历二月十七和三月十七为棘洪滩山会,故棘洪滩山会和大集重合为一天,为扩大山会规模,山会地点也选在了棘洪滩集市上。1993年,人民政府把棘洪滩山会的载体和平台---棘洪滩集贸市场列为崂山区改造的四大农贸市场之一,经投资700多万元的连年改造,拓展场地150亩,硬化场地3万多平方米,扩大摊位2000个。2000年,棘洪滩镇政府投资1500万元,拓展岙东路商业街和204国道金城商贸街,为山会举办进一步拓展了区域。2012年10月,投资2750万元实施棘洪滩山会南迁,使山会场地更加广阔。如今的山会不但仍具浓郁的备耕色彩,而且随着机械、花卉、五金、家电、交电、化工、燃料等商品的增加,更充满了时代气息,成为地域门类纷呈、功能齐全的商业物资集散交易之地。
上马大集
据记载,上马集古时称马戈庄集。始设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300多年。集市贸易原来只有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粮米油盐、各种蔬菜瓜果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市场贸易日益繁荣兴旺,先后建成了海鲜批发市场、旧货交易市场、商贸城、上马胶州湾海鲜美食港等,已经成为胶州湾小海鲜重要的集散和交易的中心。
特别是近几年,上马街道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大集的影响力更大,入市的货品以新鲜、多样、质量好而远近闻名。一些传统的手工产品,在大集上也非常有吸引力,比如传统的腌鱼、剪纸、面卡子等,吸引了远近顾客。
在这里,既可以采购到各类小海鲜,还可以采购到各类干海产品,其他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也是应有尽有。现在,已经有很多游客慕名到上马大集采购自己喜爱的产品。
城阳六大传统年集,小编都给大家整理好啦!
那么,哪个才是城阳最好的大集?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