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申请故事来自小马同学。出身末流985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她,GPA 3.4+,GMAT 650,托福 105,AIESEC志愿者经历,有过外企市场部门实习经历与科技公司实习经历。小马同学最终拿到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专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市场营销专业 Marketing,马里兰大学 University of Maryland市场分析专业Marketing Analytics,罗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市场分析专业 Marketing Analytics(10%学费减免),雪城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 商业分析 Business Analytics 专业 (带10W+人民币奖)。
我想留学
其实我是比较早就在考虑留学的。但是真正坚定下来出国留学这个决定是在大学实习期间。我大学期间是本校AIESEC社团的成员,有机会跟一些国外回来的大佬交流。有次和哥大的一个校友吃饭,我问他未来的规划要怎么决定,他就鼓励我去做做实习看。当时大二暑假,我去了学校当地的一个科技的小公司实习。其实我做的事情并不是很难,就是做做PPT,帮助公司招人之类的。当时实习完第一想法就是好想读书啊。因为我在AIESEC的时候每天工作节奏都很快,成长也很快。可是我在那家公司成长得特别慢。我觉得我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要给我自己进行很多的补充,学很多的东西,然后去做很厉害的工作。当然我后来的实习也是让我明白了实习可能大多是很水的(笑)。但当时就是这个想法。
本科我拿经济学学士学位,但是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更多的会是贸易方面的知识。我们学校讲课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考试都是背书,默写。我不喜欢这样的课程。我想要去一个能让我独立思考,能让我参与动手的学习环境。所以就决定要去留学了。
选校故事
我其实跟Me的Alice老师很早就认识了。选校、选专业也是通过她的建议加上自己了解的来做的。我虽然本身是经济学学位,但是因为社团的经历还有个人性格原因吧,觉得Marketing很适合我。刚开始是喜欢纯Marketing的,很想去南加大的那种。但是我和Alice聊过之后,让我发现Analytics的重要性了。我个人也是想要在美国工作一两年,然后提升提升我的背景,有Analytics背景更容易留下找工作吧。
我记得当时Alice给了我一整册Me整理的的美国Marketing研究生项目合集。我一下子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生项目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后来照这个册子去看了很多学校的官网。然后一个个项目去查看毕业生走向,这是我的首要标准,因为自己是一个职业为导向的留学生。然后就是地理位置。我最想去的还是加州和纽约!因此选校也是希望在这两个地方或者附近。而且我在AIESEC的经历深刻地提醒了我要去大城市,工作机会比较好,还有比较高质量的Career Fair。
曲折的考试
因为我跟Me接触得比较早,所以早早我就开始在Me的指导下做规划了,尤其在硬件条件准备上。
当时大三上要选课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出国这个GPA是不行的。所以我就马上找Alice老师帮我规划了一下之后的课程安排。首先是让我把一些数学课重修刷分,而且还上了跟Python有关的课程,这样通过课程规划弥补了我的数理背景缺乏的问题。然后就是安排好了标准化考试的时间线。在大三上开始考托福,考GMAT,目标分数也定好了。
不过我的考试之路走得并不顺。当时大三托福没考出来。后来一直刷分,直到大四突破100,感觉还蛮如释重负的。而我跟托福能够分手的秘诀,是掌握了考试技巧。当时Alice给我推荐了一个托福老师,她给了我很大帮助。明显感觉到听力和阅读的分都涨上去了。除了我苦练之外,那位老师好像有给我点透了,完全解决了每次六选三都做错的问题。而且也给我讲明白了听力的结构,有些细节就算我漏掉了都可以猜出来答案。之前真的没听哪个老师这么讲过。
Alice给我定的GMAT分数目标比较高,要求我考到700分,我一直在努力准备考试,大三暑期实习之前还考过一次,总之都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寒假前,我和Alice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再纠结GMAT刷分的事情,当时决定先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考试后就马上刷分!最可惜的是到了2020年初、准备继续刷分的时候,国内疫情全面爆发,GMAT被耽搁了。国内取消了考试,根本就没有办法再刷分了。
但是,我当时有几个比较高的目标,像是西北大IMC之类的学校,肯定是要GMAT再刷高一点分才可以的。国内考试取消后,我就想过去泰国考试。名都报上了,已经准备好到时候去考了。但是疫情发展得太快,马上泰国也要入境隔离,后来还发展到考试被取消。总之我是努力了,但是这条路没有走通。分数也没有刷上去。其实回想起来当时我压力挺大的。还好后来录取结果还不错,否则可能会很难受。现在西北大IMC是把我放在Waitlist上了。
所以这里我还是想要给同学们提个醒,考试要早点准备。大三能够出分,大四申请期间就很轻松了。而且考试最好能够充分准备好后再去。如果不是必要的话两次考试中间可以间隔得久一点。因为我每次考试都隔得很近,导致我压力很大。另外就是我觉得可以先考GMAT,它的分有效期比较长嘛。而且我考完GMAT再去看自己的文书、别人的文书,再去看托福,我发现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了。所以先考这个还可以帮到语言。
我的AIESEC经历
我觉得对我的申请帮助最大的经历就是AIESEC吧。我上大学之前就想过要出国,所以入学就进了AIESEC,想要体会一下文化交流这类的东西。我身边的同学,特别是那种很优秀的人,就是会有学生会背景。但是我感觉学生会锻炼机会不如AIESEC。因为我们是像经营一个商务机构一样在做AIESEC的。我做的很多项目,很多活动的数据就和一份正式工作一样。所以我的经历中有很多可以写的细节,不像我同学,在写文书的时候要绞尽脑汁挖一些Learning Point。
文书创作
我跟文书老师沟通后,首先分享了一些基础课程文件,然后打电话沟通,梳理了经历。在对话的过程中就帮我整理出来了一个故事线。这点就帮助比较大,我理解了经历要怎么串联,每段经历要怎么写。
推荐信是我们写的第一份文书。那个时候就开始帮我梳理经历,为我的文书做了铺垫。后来主文书部分先完成的是一篇内容比较全面的文书,讲了主要经历,职业规划,兴趣起源等。我自己写的第一稿出来可能还不是太满意,但文书老师给我改了几次之后,我大概就知道怎么写了。我觉得我跟文书老师合作让我写作方面进步了很多,遣词造句都不一样了!而且后来还有外籍文书老师的语言润色,也是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对比下我周围一些朋友的中介,我感觉Me就是很良心很负责!我在申请过程中也和我周围的同学疯狂安利Me!我之前听到一个朋友说自己写文书就是填表格,没有和文书老师做任何交流,文书写的特流水账。我自己也看过一些其他中介的文书,我还发现了一些语法问题!可能那时候已经考完GMAT托福,也写完文书什么的了,语言真的有进步。
模拟面试
在材料交上之后,我就陆续有收到面试通知。在面试准备上,也是Me陪我一起准备,对我帮助很大。我罗彻斯特大学本来是有一个一对一邀请面试,然后我当时在Alice的建议下参加了一个第三方面试,第三方面试做得比较好,一对一都没面我就录了,而且还有奖学金!
帮我准备面试的时候Alice是给我安排了外教老师Mock Interview,她给了我一些很好的Feedback。我记得特别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当时她还建议我,给我的每个特点都讲一个故事。比如说我AIESEC部分的成就,我试着讲了一下我帮助多少人成为了主席和副主席。她说这点会让人印象深刻。我就学到了,面试的时候也有用到这个讲故事的技巧呢。
在准备后面的Video Interview的时候(比如JHU的Kira Talent面试)Alice都会给我分享题库,并且带我过每一个我没有思路的问题,帮我扩展思维,指点方向,还给我做模拟练习!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无论是面试培训安排,文书准备还是网申流程,在Me的帮助下,我都进行得很顺利。而且跟Me交流就是直接对接的。跟文书老师也是,网申老师也是,还有后期申请实际操作中Alice也一直都在,我觉得有Me跟我一起全程走下来就很安心。而且我觉得我和Alice就是像朋友一样,不像是老师和学生的感觉。
对于之后申请的同学,我也想要建议大家,首先就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后再去投Application!材料要完美,要填好网申,不要着急。另外就是文书挺重要的,要认真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T5LC3IBd4Bm1__Yjq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