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河南丨教育扶贫用“绣花功夫”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护梦人”

2019-07-31     今报三门峡

鲁山县建档立卡学生励志墙

鲁山县下汤镇竹园沟村贫困户李本君13岁的小儿子李国硕与他的奖状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之一。鲁山县在教育扶贫工作上用上了“绣花功夫”,不仅贫困家庭家长手中有“明白账”,学生床头也有“励志墙”。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 王俊生 陈思 肖萌/文 邱琦/图

“励志墙”记录成长 贫困户家的孩子立志清华

7月18日,阳光照射在鲁山县下汤镇竹园沟村贫困户李本君家的土瓦房上。房内摆设简陋,物品略显凌乱,唯有堂屋两侧的墙上,贴满了整整齐齐的奖状。一面墙贴的是大儿子李国良的,一面墙贴的是小儿子李国硕的。他说:“最荣耀的物件,就应该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李本君还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儿子现在在浙江大学读书,小儿子在鲁山县第十五初级中学上学,也是年级前五名!

李本君家堂屋除了满墙的奖状外,13岁的小儿子李国硕的“鲁山县建档立卡学生励志墙”同样引人瞩目。记者看到,“励志墙”上,包含了“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照片”的成长树、扶贫政策介绍与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等内容。在李国硕的励志墙上,记者看到,今年6月14日送达的告知书显示,李国硕今年已享受到的各类资助项目包括免学费、免教材款、贫困寄宿生补助春季学期625元、营养餐。

鲁山县第十五初级中学副校长告诉记者,除了告知书中提到的受助项目外,每个贫困家庭学生还有一个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并每周进行一次家访,给学生进行作业指导或心理辅导。采访结束后,记者问李国硕,想不想以后也和哥哥一样考浙大?小家伙脱口而出:“我只考清华!”一脸坚定。

记者了解到,鲁山县目前已实现了各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另外,鲁山一高对认定建档立卡扶贫户、农村低保户、学生本人残疾、农村特困政府救助帮扶对象的四类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在籍在校学生,学校主动与教育资助部门、团县委、县总工会、工商联等单位和部门联系,积极引进国家助学金、金秋助学金、光彩助学金等各类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创设国威班(每生每月资助350元,资助3年)、明德班(每生每年资助3600元,资助3年)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成绩优秀、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生一年享资助近5000元 全县设318个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岗

不久前和李国硕一起更新了“励志墙”的,还有李紫月。

李紫月的父亲李江患有心脏病,母亲长期瘫痪在床。3个兄弟姐妹都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下正常就读。其中,身有残疾的大姐今年考上大学。李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俺家学生一年享受到的资助款将近5000元,除国家资助外,邻村幼儿园还免去俺儿子入托的一切费用。”

据鲁山县教体局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介绍,鲁山县学生资助工作连续4年荣获全省先进,并多次在省内外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为做细做实教育扶贫工作,该县在各乡镇中心校及全县中小学设置318个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岗位,专职专责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鲁山县将7月、8月定为教育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月,各乡镇中心校目前均在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全县318个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会同1万余名教师,对2.3万名贫困学生逐一进行家访,对疑似辍学学生提前干预,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救助,网格化精准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

在资助政策落实方面,鲁山县通过三项措施实现精准资助。一是学籍系统和扶贫系统信息比对与学生申请相结合,解决因扶贫系统信息录入不全、不准而造成的漏登、漏统贫困学生问题;二是在学生认定资助政策落实方面,通过三项措施实现精准无误;三是学校校长与县教体局签订承诺书,保证贫困学生认定做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

“四个确保”、“四个零”

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护梦人”

近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围绕教育扶贫提出 “四个确保”“四个零”计划,在工作中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个确保 ”即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改薄工程全面完成,确保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有资助,确保贫困村农户 “ 明白人 ” 培养全覆盖。 “四个零”,即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零”拒绝、义务教育阶段 “ 零 ”负担、高中中职阶段教育“零”学费、大学教育阶段“零”失学。

此外,鲁山县还建立了“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三级联动的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既实现了各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也为生源地贷款的政策宣传与顺利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教育扶贫工作的不断发展,鲁山县教育质量稳步上升,高招成绩实现数年连增。该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双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腾讯智慧校园全国示范区、“河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秀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专家点评

脱贫攻坚要下绣花功夫

因地制宜“巧干会干”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全国扶贫创客计划推广大使 杨建国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鲁山县一整套产业扶贫体系引导贫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了合作,逐渐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脱贫攻坚要下绣花功夫,要因地制宜“巧干会干”,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盯住脚下的土地和身边资源。鲁山县自然资源丰富,景区众多,这为鲁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抓手。下一步建议鲁山县在产业发展上拓宽种类,脱贫摘帽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与其他县相比突出差异化,依托现有资源和新兴业态,按市场化的思路去做强产业,一定要形成一到两个自己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优势产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PA7R2wB8g2yegNDWv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