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推荐书单的表格,发现位列推荐榜第一的是一本叫《非暴力沟通》的书,被推荐次数高达12次。
沟通交流无疑越来越重要,那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使人竞相推荐,在当今众多沟通类的书中脱颖而出?我带着疑惑翻开这本书,渐渐解开了它的奥秘。
“非暴力沟通”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依据它沟通和聆听,我们不再条件式地反应,而是能渐渐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能清晰、诚实的表达自己,同时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它的方式虽然简单,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求
4、请求
四个要素的应用过程:
1、什么是我的观察
2、观察后,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求(或愿望、价值观)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1 观察
什么是观察?只描述客观情况,不掺入个人主观情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说出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更容易得到别人良好的反馈。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体,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比如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时,总会有人不积极,不配合。这时你找到他们说:“你们很少配合我,态度不积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反而会感觉你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如果你表述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们都说不愿参加。”他们听到也无从辩驳,因为是事实。
区分观察和评论,将使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更为顺畅。
2 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感受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能力“像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而且人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情愿说出来。
在许多人的思维里,表达感受往往是软弱的表现,自己不能把弱点暴露给别人。
感受就像一扇心灵的大门,把它打开,别人就更能走进你的内心。而且说出自己的感受,更容易解决问题,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歌唱选手比赛开始前,会深呼吸。这种举动其实就是感受的一种传递,释放出它,对于稳定自己的情绪会有好处。表演完毕后,很多人拿着麦克风说的第一句话:“我很紧张。”其实这句话能使观众和评委更加理解你的心理感受,对自己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懂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兴奋、喜悦、感动、满足抑或担心、苦恼、悲伤、难过。它有利于你与别人建立心灵上的联系,有利于解决冲突,化解矛盾。
3 需求
为什么会有感受呢?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感受的根源在于有需求。
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女朋友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也不陪我,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这反映出她想要你抽出时间多陪陪她。
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真实的需求“隐藏”起来,而通过情绪化的一些语言诉说自己内心的批评和指责。
把自己的需求直接以友好真诚的语气告诉对方,就较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明确自身的需求。
4 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许多人不喜欢请求,不懂怎么请求。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想要的回应呢?
我们要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要想更快、更好的达成目标,不要说不要什么,而要提出我们到底要什么。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不太好意思说出自己的请求。一位女生说她其实想得到更多的关心,但不想主动说出来。她所希望的是当需要别人的关心时,别人能够主动察觉到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得到这种不需要说出需求就能得到的照顾。
这样的话,你会发现内心经常会感到沮丧或难过。因为很少有人能透过你隐晦的字眼探索出你真实的想法。
如果你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用“我想你给我做饭”代替“我不想去饭店吃饭了,难吃的要命”。“我累了,我希望你能帮我捶捶背”代替“今天工作累死了,不想动了”。你会发现你的内心纠结次数会大幅度减少。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谈话的目的,进而作出明确的请求。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想要的回应。而作为倾听者,我们要懂得对方的弦外之音。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效率,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要使用具体的描述去提出请求。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呢?我遇到过一个情景,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描述出来。
有次坐公交车,车里挤满了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随着摇晃的公交车身体不停晃动。此时,公交车里响起了声音:“请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让个位,谢谢!”过去了一分钟,没有人主动起身。我有些愤懑。环顾四周,找到一个旁边的小伙子:“你能把位置让给这位老人吗,她随时可能会被车颠倒。”他随即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站了起来。
当你对事不对人,清楚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与请求,你会以更少的冲突与不快更迅速的达成目标。
如何掌握非暴力沟通呢?
没有它法,唯有实践。
鲁迅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实践出真知。
经过不断的应用这些理论,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经典的“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