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石在一档采访中说的话突然火了,只是这次的火却烧到了他自己。
王石教育年轻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着赚钱,劝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者探险上去。
他举例说他朋友的女儿在高考前突然不想上大学,要和父亲去登山,后面又想读书了,考上了杜克大学,而就是这个登山的经验,让她被麦肯锡录取了。
所以他得出了上面的那个结论。
王石的这个言论,看起来逻辑好像是没错的,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中国的普通家庭,又有几个人能够有条件不去考虑赚钱,而是先去探险或做公益呢?
又有个几个家庭的孩子,能够不去考虑上大学,而是先去登山呢?
然而就是这个言论,让王石引发出巨大的争议,网友们一片骂声:
凤凰网财经发动了一个投票,绝大部分网友都投了反对票。
不过,回过头想想,或许王石说的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急躁了,应该一毕业就去游山玩水做公益,没准儿就碰上一个有钱有势的老丈人,那一切都齐活了。过不几年就能娶一个贵族媳妇儿,学习宫廷礼仪,然后像王石一样跳出来装逼,向年轻人传授找老丈……人生经验。
中国社会素来有为成功人士舔菊的传统,尤其是为商业人士舔菊的习惯性思维。有太多人趴在成功人士的身上,用放大镜来看,巴不得他身上的痔疮都是至理名言。但现在,这些成功人士越来越离谱,就连那些专业舔菊人士都下不去嘴了。
因为像王石这些人已经脱离真实的生活太久,说什么话章口就莱,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眼界太窄、境界太低、不够勤奋——其实就是想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暴富是因为眼界宽、境界高,够勤劳,而不是老丈人给力。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穷富翁大作战》这个节目。里面有个叫田北辰的富二代,毕业于哈佛大学,家里有700多家服装店。参加节目之前,他跟王石的看法差不多:这些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眼界窄、境界低、懒惰。只要有想法,够勤劳,穷人一样能变成富人——因为社会是很公平的嘛。
很快,他就会被啪啪打脸,而且是自己打的。
参加节目的时候,他被赋予了一个“清洁工”的身份,时薪25港币,住在15平方尺的“笼屋”里,里面只够放一张小床,没有热水,没有卫生间,而且还是上下铺——就真的像笼子一样。没办法,因为真实的社会情况就是这样。
住在这样的地方,田北辰很懵逼。
但第二天的工作让他更懵逼,脏、累、差不说,而且吃盒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居然难以下咽——因为实在是太难吃了。但他的“同行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当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笼屋,惊讶地发现一起扫街的同事竟然还要赶着去别的地方做清洁工作——为了生计。
所以,你能说这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没有斗志、没有梦想吗?
经历了现实主义的洗礼,田北辰终于肯承认: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靠的是资源,以及好的教育条件;而穷人之所以是穷人,一是因为没有资源,二是因为没有环境。
就像王石那老丈人,无论摊在谁身上,就是猪也能飞起来。
借用山鸡的一句话:你在这里凶我是没用的,有本事就去砵兰街闯一闯。
年轻人之所以没有钱,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本钱,但是王石这种人,非去跟人家说你还年轻,要趁年轻学会登山,学会探险,学会做公益,因为学会了这些你才会有钱。
但是去登山、去探险、去做公益,不需要本钱么?这不是何不食肉糜是什么?
我真就纳闷了,你王石让年轻人去探险,可是比如下面这位年轻人,他拿什么资本怎么去玩探险?
还有这些年轻人,他们没有钱,真是因为他们没有去登山吗?
还有这些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没钱,是因为他们不懂登山?不懂探险?没有去做公益?
一些人,自己富起来了,就娶了个年轻的老婆,然后为了配得上老婆,近70岁了还去整容,然后还到处让老婆搞什么贵族培训,最后还告诉年轻人别总想着赚钱,你们没钱是因为不懂探险,不会做公益......
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一个靠背景赚得盆满钵满的男人,到处告诉年轻人别老想着赚钱;一个靠男人起家的女人,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贵族而且很独立,只能说,这两人真的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