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我国经济联系密切的邻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向来都是中国人关注的焦点。随着日本“终身不退休社会”的推行,日本经济再一次引发国人热议。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调整退休年龄了。最开始,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但随着2013年安倍上台后,就推动出台了《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要求企业将员工的退休年龄调整到65岁。于是,多数企业开始改革人事,规定到了60岁退休年龄的员工,在自愿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在公司工作,不过不能做领导和管理阶层,并且工资待遇降低为原来的70%。
只是,该法律仅实行了5年不到,日本就计划修改该法律,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而到了2019年,直接改成了“终身不退休”。
为什么日本关于退休年龄的法律一改再改?从60到65到70再到终身,死咬着高龄员工不放呢?
原来,是因为日本经济中,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将这一现象的根源归结为1985年后的日本经济危机。他觉得:“在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夕,日本的国民个人资产仅有1000万亿日元;而等到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停滞后,日本的国民个人资产增长了700万亿日元,达到了1700万亿日元。但拥有1700万亿日元的大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人。日本的经济老龄化问题由此而来。”
从1985年,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国的广场协定后,日元开始快速升值,从而引发了日本的经济泡沫。经济危机过后,日本的年轻人便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感到不安,于是开始尽可能的少花钱,多存钱。
日本由于大量的人口进入老年化,导致了日本老人普遍将每个月汇入年金账户里的3成,甚至更多的资金存起来养老,所以自己在生活中过得简朴,几乎不花钱。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等到日本老人临终时,他们平均每人手中拥有近3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15万元)的资产。
而对于日本来说,与老龄化问题同样棘手的就是出生率逐年下降的问题。据了解,2019年日本的出生率达到史上最低的1.4%。据世界发展组织预测,如果日本的生育问题不解决,那到了2050年,日本的人口将会由现在的1.28亿下降为9800万。而到那时,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比例将会由现在的26%变为45%。
这个数据相当可怕了,这意味着再过30年,日本全国居民,几乎有一半人口都为65岁以上的老人,劳动力相当短缺。所以,日本才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将员工的退休年龄一升再升。
不过,安倍再推出的终身不退休社会只是治标不治本,它不仅会让老年人的社会不安感进一步加剧,还会让其因为考虑赡养问题而改变子女的教育和社会方式,而这种经济思维方式终有一日,会成为拖垮日本经济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