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综述类论文中的语篇言据性探讨

2019-11-12   达晋医学

综述类论文是学术期刊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类型,是作者在广泛占有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介绍、分析、总结、评论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国内外一个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和总体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提出富有创见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具有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创见性、宏观性和指导性等特点。正是因为上述文体特征和语篇交际意义,综述类论文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和参考价值。下面,达晋编译就学术期刊综述类论文中的语篇言据性进行探讨。

首先,从语篇内容上看,综述类论文分为“综”和“述”两部分,前者是指在分类整理某一时期某一专题研究文献资料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要求归纳精练明确,富有逻辑层次;而后者是对该专题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系统论述和评价,并提出或引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综述类论文的作者是通过特定领域内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语篇言据性可以表明作者观点的信息来源及信度,且同时表述了作者对该观点的态度评价,因此通过研究作者在语篇中使用的言据性策略,可以解析作者在综述类文章中建构观点和表明态度的整个过程。

其次,综述类论文强调陈述的客观性和严谨性,尽量避免个人感情色彩与主观臆断。出于读者对论文信息的强烈溯源诉求,作者在语篇内需要清楚交代每一观点的信息来源,从而使读者能够追根溯源,找到信息的准确出处,确认信度。而通过言据意义的语言表征,作者可以有效地串联观点和论据,确立观点信度,并在语篇交际双方之间建立具有可信性和稳定性的沟通平台,这样作者和读者双方都可以通过言据性这一语言范畴来编码和解码信息来源和态度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言据性又是构建语篇整体,并帮助作者确立观点信度、赢得读者信赖的重要手段。

此外,对综述类文章进行跨语言语篇言据性分析,探究汉英作者表达自我观点、态度和情感的不同模式,不仅可以为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和撰写论文提供有益借鉴,而且也可以为规范中文期刊综述类文章,接轨国际学术期刊同类文章的撰写和发表提供参考。一方面,作者在获取信息、识解语境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来源与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选用合适证素来谋篇布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在综述类论文中,作者采用的言据策略不同于其他文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述类论文属二次性文献,是作者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主题的内部逻辑关系重新编排撰写的学术论文,因此转述该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是综述的必要前提,这样转述信息和证素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此外,使用转述证素将第三方信息和观点引入语篇,可以引导读者从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语篇观点和论证过程,有助于增强语篇整体的客观性。

综述类论文中的引用证素表现形式独特。为了确保语篇的客观准确性,作者通常会在引用信息的前后详细地列出信息发布者、引用文献的年份、页码、版本等信息,甚至列明相同或者不同信息发布者在不同著作中就同一论题的观点阐述,并且在句中或句尾处夹注标明,同时还会在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详细列出与语篇主体部分相一致的信息来源,方便读者查阅细读。

2.综述类论文是作者通过层层论证来展示自我观点、获取读者们认可的语篇类型。在论文中,作者主要从自己学术研究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综述和论证,因此编码个人信息的证素使用频繁,尤其是编码推理、期望、信念等间接信息的证素,它们是传递语篇言据性的主要媒介。但是,编码直接信息由于本身缺乏客观性和共享性,不能为读者直接所及,大量使用会削弱语篇整体的客观性,因此作者在语篇中会尽量减少直接信息的表述。

3.在综述类论文中,为了避免交际双方因不同视角的解读或语言表述的含糊和不当而造成共享信息与命题原值的偏差,交际双方常常采用显性证素来明示信息来源。这些显性证素的形式比较固定,主要以话语标记和插入语为主。作者通过这些证素明确表明该信息对双方都具有可及性,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或引导读者按照既定思路进行解读。

另一方面,作者在前语篇语境中阐述过的知识和观点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已知信息,而这部分信息对读者而言也是已知的、可及的,具有共享性,因而也是共享信息的一部分。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作者会对前文所述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观点总结源自前语篇语境中的信息,因此也属于共享信息,或者通过动词时态的变化来表述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