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爆款降世。
火尖枪闪动,扫平诸多成见,生生踏进内地票房前五的排行榜。
35亿的票房像是一把大火,燃出烫手的热度:
国漫。
谁能接续期望,再添薪柴?
剧主看中了它——
《灵笼》。
“开天”。
这是幕后制作公司的名字,艺画开天。
《疯味英雄》、《幻镜诺德琳》——9.1分、8.4分。
都出自他们的手笔。
如果说上面两部作品你都没看过。
那么至少有一条消息,足以加入衡量团队水平的参照系。
《三体》动画版改编的版权,正由他们接过。
开天。
这也是《灵笼》实实在在打下的成绩。
85万弹幕,200万追番,3600万播放量。
屠榜B站国创区,写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剧主从没见过这样的国漫,开头就明晃晃的几个大字——
未满十八岁的观众,请在征得监护人允许后观看。
需要这么严格吗?
几个画面,足够显现端倪。
被挖空血肉的士兵,脸上的表情诡异地扭曲着。
边抽搐,边向趴在地面的同伴开火。
天台机件转动,复杂的棘轮结构缓缓升降。
动画工程的解算量,像是片刻不停的字节一样跳动着。
看到这里你就发现。
不仅是题材内容,就连《灵笼》的细节内涵,都不是轻易能让人接受的。
信息量爆炸。
但与此相对。
它引来破题的视角又是那幺小,甚至小到容易被人忽略——
一只肥硕的独角仙从枯骨中钻出,振了振翅膀,飞向黄沙漫天的生命荒漠。
萧瑟的末日废墟,就这么展开。
在这片焦土之上,怪物才是真正的主宰。
脊蛊、噬极兽,互为臂助。
一个负责控制人体、标注猎物,一个负责外出捕食、猎杀人类。
有压迫,当然就有反抗。
一支由精英组成的猎荒者小队首当其冲。
他们负责抵御怪兽侵袭,从废墟中寻找供以生存的物资。
说是“精英”。
可随处能看到的,是他们面对怪兽群时的不堪和慌乱。
更别提,一个让所有人近乎绝望的理由。
最可怕的怪物,反倒最坚不可摧——
噬极兽的躯体不会被人类的武器所伤,拥有无限再生的能力。
想要抵挡片刻?
只能用人命来填。
人兽之间的生存挑战,构成第一重矛盾。
侥幸跨越生存矛盾的人类,聚集在“灯塔”这座空中要塞。
又是熟悉的“小视角”切入。
玩闹的孩童,在管道上欢快地奔跑嬉戏。
重力眩晕感的摇臂跟进,这座钢铁巨城的全貌得以浮现。
明媚的阳光,却照不破“灯塔”的冷酷跟执拗。
他们恪守着“三大生存法则”,按基因分成两个人种。
上民,尘民。
尘民生来受奴役,就连繁衍后代的权利都不被承认。
命与草芥无异。
所谓“三大生存法则”,还没展现全貌。
但我们可以看到,它创造出一个怎样畸形而怪诞的社会。
家庭形态被强制打破,不允许亲密关系的出现。
所有非战斗编制的女性,只能沦为生育工具。
种族之间的阶级鸿沟,构成第二重矛盾。
在这样的动荡之下,人类只好抱团取暖,寻求心灵的寄托。
一个名为“光影”的宗教应运而生。
他们的会首,在黑暗的大殿中发出这样的布告:
众生皆苦,身处黑暗。唯有挣脱枷锁,才能走向光明。
三言两语,跟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交相呼应。
理想国、乌托邦,本也是创造世界的美好愿景。
但事实呢?
温润的笑颜顷刻撕毁,对权力的渴望呼之欲出。
这道“光影”,恰似“灯塔”顶端闪耀的虚无之光。
构成第三道矛盾。
三道矛盾,像磁极一样互斥,托起了垂于云端的巨大谜团。
“灯塔”到底肩负着什么使命?
是接引,还是超度。
地面上的怪兽,来历何如?
他们的手爪,和人类并无二致。
对未知的恐惧,构成第四道矛盾。
反叛的声音已经加大了音量。
是希望,还是绝望?
仔细听。
苍古的呼麦声从遥远的平原升起,女性的祷词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再仔细看。
祷词声称的“爱与包容”,却跟现实的画面形成了辛辣的反讽。
在那背后的无奈和疲惫,应该写作这般——
这是你爱着的世界(这是我恨着的世界)山河依旧 往事无痕(山河破碎 物是人非)一切安心自在 平静如初(一切混乱阴暗 躁动不已)阳光普照 春风和煦(黑暗笼罩 阴风阵阵)万物复苏 生机盎然(万物毁灭 死气沉沉)亦真亦幻 轮回倒转(亦假亦真 轮回不灭)我们歌颂着人性的温软(我们诅咒着人性的冷漠)优游岁月 逍遥自在(步步紧逼 混乱逃生)爱让众生不愿分离(恨让众生互相仇杀)时间的初音灵动而曲折(时间的魔音诡异而曲折)生命的味道脆弱而顽强(生命的味道强大又软弱)我们尊重彼此的信念(我们抹杀彼此的信念)从不掌控别人的命运(试图掌控别人的命运)我们付出 我们给予(我们索求 我们掠夺)因为我们坚信她永远不会放弃我们(她已经放弃我们)
看到这里,剧主才真正读懂了片名“灵笼”。
英文Incarnation,意为化身。
神灵或某种超自然的能力,以人或动物的实体形式投影在世上。
凝虚为实,撒豆成兵。
此番灾劫,又有几人能够争渡。
15年的战争史前传设定、50万字的文字脚本、过亿的制作成本。
也只有这三块基石铺定,才能建造出这么宏大而精密的世界观。
说实话。
剧主在看《灵笼》的时候,完全没把它当做国漫来看。
它就是一部剧情紧凑、设定庞大的动漫剧集。
对于佳作来说,不由分说地扣上“国漫”这顶帽子,只会缩短它横向比较的视野。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国漫崛起”四个字的时候,总会隐隐的不适。
就像《哪吒》导演饺子所说——
什么时候没人再提“国漫崛起”了,国漫才是真崛起了。
国漫也需要时间。
现在或许还有稚嫩,但剧主相信,它可以茁壮成长。
只要我们不吝惜手中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