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一座多面性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地标,往往是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形象。
就像我们说起北京,大家会想到天安门故宫,说起上海会想起东方明珠外滩,说起深圳会想起世界之窗大小梅沙...
那谈起广州,大多人也自然会说起广州塔海心沙。
毕竟外地朋友来到广州,去小蛮腰散步看夜景、去珠江夜游吹风、去正佳天河城吃喝玩乐,都是少不了的行程。
但其实,广州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
它就像一张唱片或硬币那般,有着A面跟B面。一面是华灯璀璨的繁华都市,另一面则是底蕴浓厚的旧时代风光...两者看似全然不同,但却又相辅相成。
而老广最根本的生活百态,不止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更多是藏在老城区那些老旧的建筑、人情味的社区里。
可以代表这座城市的,除去众所周知的地标,还有以下这些...
如果要细谈广州传统的建筑,大概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吧。
中山纪念堂、粤剧艺术博物馆、岭南园林建筑、圣心大教堂、中西结合的小洋楼...各式各样的建筑都记录了岁月的存在。
。
。骑楼
广州最美的建筑之一——骑楼。
在荔湾越秀等其他老城区里,我们时常能看到一幢幢外形美观,骨子里却带着一丝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它,便是骑楼。
如今广州很多骑楼在保留传统的老广州风情上, 也都简单翻新,以新面貌迎接新社会。
比如大胆又极具个性的恩宁路、北京路。
骑楼不仅仅是许多商户的谋生之地,也是街坊的庇护地。
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大雨滂沱,街坊们总能自如地穿梭于其中,骑楼便是那最佳的遮挡物。
。西关大屋
将怀旧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西关大屋,极具岭南特色。
小时候看《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快婿》等本土剧时,对西关大屋的印象都是最深的。
...
//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主要都在荔湾。
西关大屋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青砖;二是趟栊门;三是色彩缤纷的“满洲窗”。它们将历史记忆用建筑的形式保留下来,记载了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祠堂
很多城中村里都能看到各大宗族的祠堂,有雄伟壮观的也有年久简陋的...
祠堂其实是一个家族的根本,传承祖训、教导后辈、祭拜先人...祠堂也是一座城市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祠堂,自然少不了陈家祠。
这里是广东陈姓人的合族祠,当年族人的祭祀、议事都在这里举行。整体气势恢宏,建筑更是精雕细琢,散发着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很值得来上一趟。
。寺庙
而逢年过节老广都必去的寺庙,也是广州的形象之一。
无论男女老少,在袅袅香火烟气中诉述美好的祈愿已然成为大多人的习惯,像六榕寺、光孝寺、三元寺、海幢寺、华林寺等,都是老广最常去的。
//
在寺庙里,我们也能看到人间百态,有前来还愿也有带着忧愁求庇护的,有为自己求平安也有为家人求健康的...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大广州的人情味。
//
。复古小洋楼、别墅
说起西洋别墅、民国风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适合打卡街拍的地方,莫过于东山口、沙面等。
散步徜徉在绿树与小洋楼之间,感受着欧洲风情的文艺气。各种复古、怀旧、简约的潮流小店都藏匿于此,现代与复古的碰撞,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
。广州民间金融街
这里,在80年前就拥有“中国第一金融街”的美称。
经纶济世、金钥匙、广州金融街标志都在于此,街道两旁还有银行、典当行,满满都是年代感!
在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南方大厦等建筑里穿梭,将广粤味与西洋化风情尽收眼底,不禁感叹大广州的气派。
//
比起CBD的高楼林立,我更喜欢穿梭于老城区的街道里。
去龙源西走一走,这个低调了70年的小天地,依旧 保留着20年前的模样。
老旧的门窗、生锈的铁门、裂开的石砖墙,都是历史的印迹。还有家家户户门口几乎都摆放着小摊子,肠粉店、士多店等等,平淡又真实。
//
去满满都是 一整排的平房店铺的 蟠(pan)虬(qiu)南、芦荻街走走,仿佛能看到时光倒流回30年的模样。
去阿伯阿婆的岁月存档处,街坊们 用小广播放着老歌,淳朴又自然的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安静祥和,这里便是光孝路。
去这条不算很长,但涵盖了粥粉面饭、糖水小吃糕点、老字号的多宝路走走,感受一下老广地道的美食。
“先有南华西街,再有海珠区”...
去南华西街,看看承载了一代海珠人记忆的地方,这里一墙一瓦无不透着岁月的足迹,这里的小店既是街坊的家也是谋生的地方。
“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
去看看“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看看历史文化古街的泮塘五约,与这片原汁原味的老广乐园融为一体...
///////
不同时代有不同模样,高楼林立是这座城市少不了的,历史遗留的点点滴滴更是少不了...
无论这里是繁华还是老旧,TA都代表着广州。
其实除去上面所说的,越富广场上下九地王广场永庆坊等很多地方,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谁又有资格说TA们不够代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