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优化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是当今医学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从患者角度出发,该如何有效的治疗脑梗死呢?
一般来说,脑梗死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康复期治疗三个阶段。
在急性期,我们主要是通过手术和各种药物进行溶栓和取栓,以尽快恢复相应区域的供血供氧情况,避免组织进一步坏死,将脑损伤减到最低。
一般来说,溶栓和取栓的最佳时机是发生脑梗3-6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进行溶栓和取栓,意义不大。
而进入恢复期,其治疗的目标主要是调节血脂、稳定血压、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等。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主要听从医生的安排、指挥,静脉滴注或者口服某些药物,进行有效诊疗即可。
到了康复期治疗,患者需要通过各种康复措施,常见的包括各类康复训练、针灸治疗、中医电刺激、理疗等方式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恢复我们原有的功能。
虽然以上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脑梗死的影响,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恢复原有的功能状态。
但事实上,由于很多时候脑梗死面积较小,再加上所住区域偏远,很多人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容易留下偏瘫,失语、失禁等问题。
比起以上的有效措施来,对脑梗死来说,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预防。
防治结合,预防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呢?
具体来说,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清淡低脂饮食
脑梗死发生原因很多,高脂饮食是其中一项。
每日进食大量高蛋白质、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我们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堆积在血管壁形成栓子。
在某些刺激下会脱落,最终经血液来到大脑,引发脑梗死。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低脂、低盐清淡饮食,以避免血栓堆积在血管内。
2、注意补充水分
很多室外劳动者,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特别容易发生脑中风。
这是因为常在高温环境下运作,又不注意补充水分,让血液粘稠度很高,很容易诱发各类栓子形成,最终导致脑梗死。
日常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室外劳动者要补充淡盐水。
3、及时治疗心脏疾病
对于患有心动过速、房颤、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患者来说,很容易形成栓子,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免有所影响。
4、识别脑梗死发病先兆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们一定要识别脑梗死的发病先兆。
一般来说在发病前会有一侧肢体麻木,不听使唤,沉重感;有时候也会说话不流畅,口眼歪斜、眼关闭不全、流口水等,如果发生以上情况,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诊疗。
综上所述,我们讲述了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药物和手术的溶栓、取栓治疗,稳定期输液疗法,康复期的运动疗法等。
同时大家要明白,最好的治疗脑梗方式就是预防,日常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及时补充水分、治疗心脏疾病等。
一旦有脑梗死先兆,要快速就医,以免发生其他后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