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涨了

2023-05-15     钱耳朵

原标题:终于涨了

2023年5月15日音频:进度条00:00 09:11 后退15秒倍速 快进15秒

今天领涨的是新能源(含有色金属)、军工和大金融。

军工的逻辑上周我讲了,是“ 逆周期属性”。上周五的文章还有人评论说“军工怎么还不涨,太难受了”,这不吗,今天就涨了; 做投资,别心急

大金融上涨是因为上交所又要开个会“讨论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政策鼓励的方向,涨就对了。真实逻辑是什么呢?其实逻辑上周我都讲过( 1.2万亿去哪儿了? ), 现在“经济慢复苏”,做业绩是没戏,只能投“不需要业绩”的板块

总而言之,投资不难,抓住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 顺势交易,逆势思考,就能赚钱。

今天两件大事。

1)新能源终于大涨了,新能源车、光伏板块双双涨超3%,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逃命时机”。

具体地说,我认为 新能源车板块有一段“反弹”的机会,光伏板块有“纠错”的机会

2)周末,OPPO突发解散了ZEKU(上周还在招聘),3000人的芯片团队全部裁员。ZEKU为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对标华为海思;据说, 4nm的芯片都已经流片了。这次突发“壮士断腕”,疑似和美国的制裁有关(5月19日G7峰会,据说有针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阴谋)。

但我认为, 这对半导体板块不是利空,而是利好

1、新能源能涨多久?

上周我说了现在市场有4条线:TMT、中特估、经济复苏、新能源。今天新能源继续占优,分别看看。

(1)新能源车能涨多久?

新能源车板块上涨是2个原因(光伏是被新能源车带涨的)。

1)碳酸锂的价格“超跌反弹”,目前来到了25.8万元/吨,半个月涨了44%。

涨价一方面是因为锂盐长“惜售、提价”,另一方面是中下游又在主动“补库存”;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碳酸锂就涨价了。

注意,涨价有“刻意”的成分(上游惜售),也有“理性”的成分。

今年前4个月,碳酸锂的价格之所以大跌,很重要的原因是 中下游厂商不补库存(不进货);但随着库存的碳酸锂用完了,加上二季度锂电池的需求回升(据GGII预测,二季度随着储能、动力电池下游市场复苏,锂电池单月的出货量有望超过60GWh),中下游厂商5月又都集中补库存,所以推动了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上周聊了,本周碳酸锂的价格预计维持在25万元/吨左右)。

2)海外巨头加仓。欧洲三大巨头旗舰基金(施罗德国际精选基金中国A、施罗德国际精选基金大中华A、施罗德国际精选基金中国机遇)同时增持宁德时代,仓位提升了80%。

内资没骨气,看到外资巨头猛干新能源车龙头宁德时代,做多热情也被带动了。

我提示一下, 对新能源车板块的中长期还是保守一点,因为“产能过剩”依然是主旋律

别的不说,去年12月光伏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形,先硅料的价格大降,然后中下游趁低价大量补库存,硅料的价格提升;然后库存补完了,硅料的价格继续降。

为什么说“产能过剩”依然是主旋律呢?

因为 各大锂业公司依旧在积极扩产

国内,天齐锂业宣布投资30亿建设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赣锋锂业宣布投资25亿元建设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

国外,南美盐湖纷纷纷纷扩产。

所以, 碳酸锂的供给充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2)光伏能大涨吗?

光伏板块的上涨也有两个原因。

1)光伏是被新能源车带涨的。

新能源车和光伏的额投资逻辑相似,按照A股板块同涨同跌的原理,新能源车大涨,光伏没道理不涨。

2)上周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但电池片、组价价格只是微降,表明 光伏产业的利润在向中下游转移,利好一体化和组件厂商

总的来看,光伏板块的上涨逻辑有点“牵强”。

我认为,光伏行业可能还有一个大机会,被“纠错”。

前段时间光伏之所以大跌,是因为美国要恢复东南亚进口的光伏关税(针对中国企业)。但目前美国正在就“债务上限”进行激烈的判断, 大概率是要削减开支了(对新能源的补贴将减少);如此,拜登政府若想完成光伏装机规划,只能靠中国(物美价廉)的光伏。

所以, 美国恢复光伏关税的努力,很有可能要落空。看看今年美国光伏的进口金额,节节攀升,没有中国的光伏,美国的能找到替代品吗?

(注意, 美国政治存在不确定性,以这个逻辑投资光伏,控制好仓位。)

最后,跟新能源车一样, 长期的话,中国的光伏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的光伏产能占全球的80%以上,但是,欧洲的《净零工业法案》、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都在努力地摆脱对中国光伏的依赖。加上, 国内企业还在大力扩产(例如,隆基股份今年已经公布4笔投资计划,合计投资金额有585亿元),未来有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2、芯片危机

OPPO光速裁撤ZEKU部门,对半导体板块不是利空,而是利好。

为什么OPPO裁掉了芯片部门?因为 再怎么研发也没用。我们缺的是“芯片制造能力”(缺高端半导体材料、设备),俗称被“卡脖子”;就算“设计能力”再出色,“图纸”也变不成芯片。而且,如果“设计能力”出色的话,有可能被美国视为“眼中钉”,想想华为的例子,万般无奈之下,OPPO只能“自断一臂”,向美国示弱,以保全手机业务(否则可能被美国断供芯片了)。

所以, ZEKU的关停不意味着国产芯片的失败,而是被“卡脖子”的无奈之举

我认为这对半导体板块是利好。 一来,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国产替代”可能加速,ZEKU关门,大家会意识到,孤立地发展芯片设计能力没用,没有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话,有图纸也生产不出来(全球能生产7nm以下制程的企业只有3家,台积电、三星、英特尔)。 二来,国家的扶持政策可能加力,ZEKU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芯片公司,也经受不了“制裁”而关门,说明, 单靠企业个体是对抗不了美国的制裁的,需要举国齐心协力,才能突破

所以我认为, “外力”逼的越紧,其实对国内半导体板块越有利

另外,有人担心, 若面临全面封锁,我们的先进制程恐怕进展更加缓慢

这是对的。如果没有荷兰的设备、日本的材料、美国的技术,单靠我们自己,恐怕就算努力10年7nm也量产不了; 芯片是人类最高科学技术的结晶,就算美国,也很难独自生产

但是, 如果造不出7nm,中国的半导体就没有希望了吗?未必

所谓“先进制程”,主要优点是“晶体管的体积小”,这样一个芯片上能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所以高端制程一般用于手机等小型电子产品上。但是,像台式机、智能汽车等产品,它们的体积大,其实并不需要“先进制程”。

这就是说,如果半导体被完全“卡脖子”,我们的芯片升级速度会变慢,但不致命。所以, 不用过于悲观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看第二条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839683961469681d7e9645cffab5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