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果亲王绿了哥哥雍正,现实中关系拍案叫绝

2023-12-16   古今记实1

原标题:《甄嬛传》中果亲王绿了哥哥雍正,现实中关系拍案叫绝

在甄嬛传中,果亲王就是绿了雍正帝的那位潇洒王爷,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就来聊聊雍正和胤礼之间的故事。

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的第十七位皇子,出生在康熙36年,当胤礼出生时,皇四子胤禛已经年近20岁,谁也没想到年纪犹如父子的两人关系会如此亲近。

说到胤礼,很多人也许了解并不多,他有两个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直接关系着他日后的命运。

第一,胤礼母亲身份卑微。

胤礼的母亲陈氏是汉族人,是侍卫的女儿,在康熙33年时入宫成为宫女。清朝的紫禁城中最高贵的当然是满清贵族,汉族人地位极低,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就是下等人。

不少女子入宫都怀揣着被皇帝宠幸的梦想,陈氏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当康熙帝临幸陈氏时她仅仅是一名宫女,并且顺利怀上龙种,为康熙生下一位皇子,也就是胤礼。

值得注意的是,陈氏从怀孕到生下皇子这段时间,始终没有得到康熙的册封,并不像是影视剧中怀上龙种后马上就飞上枝头变凤凰,现实往往残酷得多。

康熙五十七年,陈氏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册封,她被康熙帝封为勤嫔,这一年的胤礼已经20岁。理论上来说,为皇帝生下皇子应该是大功一件,陈氏在二十余年后才仅仅得到一个嫔位,究其根源是陈氏的出身太低。

清朝皇子的身份地位与母亲的位份直接相关,因此胤礼从小在宫中的地位都很低,福祸相依,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等级观念中,胤礼养成了聪明持重的性格,将影响其一生。

第二,胤礼非常有才华。

康熙在历史上的功绩评价很高,在教育子嗣上也同样让人深受启迪,他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皇子的培养,比如让他们进行满汉双语学习,还要学习经书,作为满清起家的马背之术自然不能落下,骑射水平是重要的考核标准。

废太子胤礽在康熙的培养教导下,七岁年纪就能张弓搭箭射老虎,按照康熙的教育理念,皇子从六岁开始基本上都要文武双全。胤礼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康熙对他的培养从不缺席,这也体现出封建社会中对儿子的重视程度。

从康熙四十四年开始,刚满九岁的胤礼就跟随康熙巡幸四方,一直近身受到康熙的教导,耳濡目染之间就让胤礼受到极大锻炼。按照常理来说,年幼聪慧的儿子跟随在自己身边,康熙无论如何也会给予他一定的封赏,然而事实上直至康熙驾崩,胤礼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康熙是如何考虑的已经无人可知,也许是康熙晚年深受众位儿子争夺皇位的困扰,不愿让胤礼参与其中,这才没有赏赐任何封号。

凡事都有利弊,康熙强大的教育培养方式的确锻炼出很多优秀的儿子,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过于优秀,为了得到皇位、争取自身利益而争相残害手足。

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终于落下帷幕,皇四子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面临着棘手问题,由于夺位前期一直处于蛰伏状态,手中的人才资源不足以面对政权交接初期的暗流涌动。

在雍正身边有两位皇子成为得力干将,一位是铁哥们胤祥,另一位就是胤礼。雍正能够与他们二位的关系亲近且信任,主要是因为两人对雍正忠心,没有利益威胁和冲突。相比胤祥,胤礼在雍正心中的地位要低不少,但是迫于登基之初的复杂环境,雍正同样也委托胤礼一些重要工作。

雍正登基的第一年,雍正以胤礼督办景陵尽心有功为理由,将胤礼册封为果郡王。胤礼从兄长这里得到封赏,但是此时与胤祥仍然是没办法相比较的,当时胤祥已经是亲王级别的。

胤祥是被委以重任,负责恢复清朝逐渐衰败的经济颓势,另外还有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胤礼在成为郡王之后就负责统帅一部分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众多康熙皇子中算是突出亮眼的人物,毕竟很多人都被打压圈禁。

随着清朝经济的复苏转好,胤祥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前,因此胤礼担负的职责逐渐增多,在雍正七年的时候,胤礼已经被任命负责工部和户部,相当于接下了胤祥的工作。

第二年,胤祥就与世长辞,雍正对胤祥的辞世感到非常痛心,于是诏令胤祥不用避讳自己的胤字,这在清朝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因为胤祥的功劳的确很大,康熙遗留下来的残局,雍正又缺乏可用人才,胤祥在关键时刻顶上了。

胤祥去世后,雍正也越来越相信胤礼,主要是胤礼办事忠诚牢靠,处理问题能力非常强,雍正开始放心大胆使用。雍正六年,胤礼被封为果亲王,负责清朝宗人府,宗族的事情都归胤礼,除此之外,胤礼还要管理与其他番邦的交流事宜,代替雍正视察各省的驻防情况。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鉴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悲剧,雍正将传位诏书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皇权顺利传递到弘历手中,也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在遗诏中为弘历任命了两个顾命大臣,一个是庄亲王允禄,另一个就是果亲王胤礼,准确说应该是允礼。在乾隆皇帝即位初期,胤礼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受到乾隆皇帝的爱戴尊敬。

乾隆虽然一生都崇拜爷爷康熙,“忤逆”父亲雍正,但是对于善待胤礼这件事,乾隆遵从雍正的意思并且做得非常好,比如胤礼的母亲陈氏在雍正时期曾被加封,在乾隆时期再次加“徽号”,显示出乾隆对胤礼的态度。

公元1738年(乾隆三年),胤礼驾鹤西去,作为康熙的儿子,主要活跃在雍正时期,为朝廷做出重要贡献,深受雍正信任重用,在乾隆时期也恩遇有加。

胤礼去世后,乾隆命大阿哥永璜身穿孝衣,葬礼更是隆重,因为胤礼一生无后,乾隆将雍正幼子弘瞻过继给胤礼,以此来延续果亲王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