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自今,孔子在读书人眼中,都是不容置疑的圣人。之所以将他称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也因为他的教学方法堪称为师典范。但是即使孔子再仁义,再有耐性,他也有忍无可忍骂学生的时候。与常人不同的是,孔子即使是骂人的话,也能成为千古名句。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有子弟三千,贤者七十二,一直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因,对学生实施快乐教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了老师的口头禅!
提起老师这个职业,大家想到的形容词大概是高尚。其实老师这份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天资卓越的,也有愚钝的,特别是碰到自小娇生惯养在学校也不知收敛的也是让人头疼。孔子有一名学生,名叫宰予,宰予总是有些千奇百怪的心思和想法,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学生。比如他曾经问过:人们都皆追求仁德,如若你告诉他仁德就在一口井里,那这个人会不会跳井?
孔子年长宰予二十九岁,但是,宰予自从拜入孔子门下后,常常会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孔子激辩。比如关于守孝的问题,宰予就与孔子持有不同意见。孔子的观点是,父母死后,子女得守孝三年,而宰予则认为三年太漫长,把许多正事都耽误了,这不是圣人所为。在孔子留下的语录中,有一句话按理应该称为“脏话”,结果因为孔子的影响力,最终成为了经典语句,甚至如今还成为了一句口头禅。
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它是用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这个宰予实在是冥顽不灵,生性又倦怠。他甚至还在孔子的课堂上呼呼大睡,全然不顾孔子的感受。所以,当时怒气冲冲的孔子把他唤醒,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对于这个学生孔子已经尽力,若他只是行事言语怪异奇葩还好,但他却无心求学,伤透了孔夫子的心。
这又要说到刚才那句话了,孔子是位大圣人,大圣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孔子骂学生的这一句话,一直流传后世,如今许多老师,被一些所谓的差学生气得不行的时候,往往也会说一句:朽木不可雕。结果这两句话流传下来,渐渐的被大家拆开来说。第一句完整的保留下来,经常能听到有老师骂一些不成器的学生,说他朽木不可雕也。但是后一句渐渐的演化成了烂泥扶不上墙,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嘴里也经常能听到,甚至成了老师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