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勤劳的钟表一样,有节奏地跳动,一旦停止跳动,便凶险万分。
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五医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这个科室的医生天天和心脏打交道。一旦碰到与心脏有关的疾病,免不了将心脏“打开”,运用高超的手术技艺,还患者一颗健康的心脏,因此又被称为“天天‘开心’”的科室。
面临棘手心脏疾病要开刀
术前两套方案“优中取优”
近日,82岁的蔡婆婆(化名)走路时突觉浑身疲惫,还出现心累、气促等症状。一向身体硬朗的她可担心坏了,立即到市五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进行检查。
检查后,蔡婆婆被确诊为二尖瓣重度反流,且伴有冠心病。科室主任赖前成表示,二尖瓣重度反流会使得血液从左心室反流回左心房,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使得心脏负担加重,再加上蔡婆婆还有冠心病,一旦发作起来,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基于蔡婆婆的情况,赖主任决定要为她实施二尖瓣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由于蔡婆婆年事已高,而心脏类手术实施起来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家属担心是否能够顺利手术。
面对家属的疑惑,赖主任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也能接受心脏手术,并且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经过沟通,最终家属选择信任赖主任,而赖主任也为蔡婆婆量身定做两套手术方案。
两套手术方案,一是采取传统的正中胸骨切开术,二是采用微创手段。两种手段各有特点:传统手术方案手术创口较大,但预后效果好,而微创手术方案则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考虑到蔡婆婆的具体情况,赖主任最终决定采用微创手术,为其实施右侧胸腔镜二尖瓣置换和冠脉搭桥。
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
八旬老太“微创”心脏手术成功
实施微创手术对于蔡婆婆来说负担较小,只需要在身上开一个三公分左右的口子,将胸腔镜探入其中,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整个手术,但这非常考验主刀医生来的技艺。
如果把这场手术比喻为“挑豆子”,那么传统开胸手术对医生来说,就像是直接用手拣出混杂在黄豆中的绿豆;而使用特殊手术器械的微创手术,则必须要求医生手持筷子来进行挑选,无形中为医生带上一重“枷锁”,两者难度高下立现。
当胸腔镜探入体内,赖主任发现蔡婆婆心脏表面脂肪很厚,其冠状动脉血管隐藏很深,很难实行后续的冠脉搭桥,也为后续手术增加了难度。
通过镜像观察,赖主任操作着手术器械迎难而上,在蔡婆婆的心脏里寻找着冠状动脉,以及其费力的“绣花”功夫,将冠状动脉抽丝剥茧般地挑出来,再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在1到2毫米细的两根血管上,进行血管吻合。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先进手术设备的支撑,赖主任终于顺利完成了蔡婆婆的手术。后续,蔡婆婆只要积极配合后续恢复治疗,身体就能够逐渐康复。
当好一个天天“开心”的医生
依旧要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在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这样一个“天天‘开心’”的科室,却少见医生的笑容,更多的是对病人的担忧与关切。只有当病人痊愈出院时,这个科室的医生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展露笑颜,变得开心起来。
心脏类疾病一直是困扰许多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疾病之一。而心脏类手术的高风险性,也让不少高龄患者担心自己达不到手术指征,即使勉强上了手术台,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危险。
然而,天天和心脏打交道的赖主任认为,高龄患者并不是心脏手术的禁忌!赖主任和他带领的团队用高水平医疗能力和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证明,只要手术方法选择得当,医护人员将用高超的技术和温馨的护理,以攻坚克难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还给所有患者一颗坚实有力跳动着的心脏。
据了解,市五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成立于1981年,经过30余年发展,已形成心脏大血管外科、大血管外科,微创心脏外科;普胸外科、胸腔镜外科微创治疗中心、胸部创伤治疗急救中心等亚专业,微创手术率达到90%以上,许多微创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已成为医院特色专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更迭。但面临新技术的发展,依旧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在赖主任看来,手术只是手段,而医生才是“掌舵人”。无论采取何种高精尖的手术方法,最终目的依旧是保证患者手术效果良好,且尽量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医者重仁术,更需有仁心!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市五医院这群“心胸外”的医生,用广阔的心胸,切切实实地将每一个病人都装进了“心里”。
编辑 | 醒醒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市五医院医院提供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需转载请评论区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