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绵竹之战中,多少蜀汉功勋的后代战死沙场

2022-08-09   生活像爬山

原标题: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看绵竹之战中,多少蜀汉功勋的后代战死沙场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银河之中,涌现出许多宏伟壮阔的王朝政权,就像一颗颗繁星,点缀历史的光明灿烂,而一个政权的衰退就像繁星化作流星,在历史的苍穹之中缓慢陨落。

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使得中原地区出现暂时稳定的时局,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堪称老大,称霸中原,令吴蜀两国忌惮不已,生怕哪天迎来灭顶之灾,最值得注意的是,蜀国原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者,但它却人才辈出,才不至于早早被灭国,。

蜀国尤其是在与吴国联合期间,两国之力与魏国旗鼓相当,使得局面暂时较为安定,没有引发战争,不过在刘备听说关羽不幸遇难之后,态度立刻改变,认为吴国目中无人,不值得结交,因此,蜀吴两国的联盟不攻自破。

蜀国本就实力最弱,此时又孤立无援,自然成了魏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没过几年,魏国便举兵攻打蜀国,当时刘禅坐上了君主之位,统揽蜀汉大局,魏国实力强盛,而蜀汉之内人才基本战死沙场,无人能敌挡魏国来势汹汹的进攻。万般无奈之际,刘禅只好发起投降。

刘禅的投降,引起后人对蜀汉的不满,认为刘禅这是懦弱自私的表现,没有君主的国家担当。但其实,绵竹之战已经让蜀国实力大减,诸多开国功勋后代均战死沙场,让人才辈出的蜀汉一瞬之间竟然无人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禅的决定于情于理。

公元263年,魏国开始启动灭蜀计划,从各个方面对蜀汉发起猛烈攻击。首先在主战场上,司马昭对战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姜维,姜维骁勇善战并谋略过人,深得诸葛亮的真传,对付司马昭手到擒来,没想到魏国又玩了一手声东击西之计策。

趁着姜维被司马昭拖住,钟会举兵向汉中进攻,让守备空虚的汉中顿时面临十万大军的围剿,想不到姜维神机妙算,早已预测魏国使出的计谋,他在摆脱司马昭之后,立即驰援汉中,与钟会激烈对战,将钟会逼退之数里之外。

此后,姜维与魏国大军展开长久的对峙,开始打消耗战,毕竟魏国与蜀地相距甚远,粮草两马一时供应不足,直逼得魏军退兵。不久江油再次受到魏国赫赫有名的将军-邓艾的进攻,而江油地域偏僻,城中兵力不足,马邈立即被吓得胆战心惊,躲在城中闭门不出。

在邓艾多次威逼利诱之下,马邈不得不向魏国投降,江油再次成了魏国囊中之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当时本身的任务是坚守绵竹,保护这不被魏国攻占,没想到在他听说江油沦陷、马邈投降后,顿时怒不可遏,一气之下举兵离开绵竹,向着江油进发。

没想到这一去之后,不仅让绵竹也被魏国攻下,更是使得诸葛瞻命丧战场,蜀汉全军覆没,绵竹之战蜀汉损失惨重,众多开国元勋所留下来的后代,骁勇善战,在战场上是难得一见的青年才俊,通通交代在绵竹,此后,蜀国实力大减,再也没有能力对抗魏国的攻击。

首先便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此人谋略聪慧均不及诸葛亮,尤其是性子急躁马虎,容易被激怒,受情绪的影响,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极其不利,容易受敌方激将,导致做出错误决定,绵竹之战中他就犯下重大失误,导致绵竹失手,自己也不幸遇难。

除此之外,张飞之子张苞、张飞之孙张遵两人也在绵竹之战中以身殉国,让蜀汉再次痛失两员大将。而黄权之子黄崇也是如此,黄权曾经背叛刘备,转身投向曹魏的怀抱,与之同流合污,被刘备发掘之后,本身按照军法应当诛灭九族。

但是刘备念及故人情谊,再加上此时军中急需人才,因此赦免了黄权之子黄崇,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此后为刘备鞍前马后,在绵竹之战中也尽了全力,奈何无法改变失败的结果。李恢此人在刘备的阵营之中贡献颇多,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侄子李球是蜀汉中心人物之一,作为禁军统领,他责任重大,但是难以颠覆时势,逆转乾坤。

蜀汉开国元勋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死后为蜀汉留下优秀后代,增添了新力量,但在绵竹之战中,这些英雄在此惨遭灭顶之灾,也让蜀汉实力大减,再也无力对抗国力日渐雄厚的魏国,刘禅在魏国出兵蜀汉之时,也只能无奈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