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在古老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蕴藏着很多发人深省的大道理。古代先人们喜欢将万事万物都与五行关联,而且千丝万缕还都有高度的实用价值。
比如冬季藏精,春温不兴,这句话就是把冬季和春季联系到了一起,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中国的24节气中,其实有四立,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四个节气分别反映出了气候的整体变化。在很多古代先人的眼中,有些动物到了冬天的时候就喜欢冬眠,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储存能量,等到第二年的春天,他们可以更好的活跃起来。
所以,这对人来说也是同样道理,万事万物在冬季的时候都是需要进行休养调整的,收藏好过冬的一切,只有这样才会保障自己在寒冷的冬季不收到伤害,好好的活下去。
在古代时期,想要安稳无忧的度过冬天,就要在秋天丰收的季节时,储存好粮食,为冬藏做更充足的准备,所以便产生了"藏精"二字。
《抱朴子》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要气并以气为生。”,这气就是人的精气神,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其中也包含修好人的精气神。
可以说,冬天是人们养精蓄锐的最好时节,在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时休息,多吃一些滋补的肉类,储存好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抵御这个寒冷的冬天。
精,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相应的季节做对应的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冬天养好自己的精气神和肾脏,这样才能在来年的生活中活得更健康。
众所周知,春天是万事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回大地,人们要在春天进行播种,而此时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病毒最活跃的季节。如果你在冬天没有好好调养身体,储藏能量,养护好肾脏的话,那么在春天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
春温不兴,不兴我们都知道是无法兴盛的意思,而春温指的就是“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如果在冬天没有好好养护自己的精气,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出现精气外泄,体弱多病在春天便会给各种疾病可乘之机。
只要人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在冬天储藏能量,多吃一些滋阴补肾的东西,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护好精气神,才能更好的抵抗春天各种疾病和病毒,顺应自然节气来进行保养身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无穷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