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防炮有两种体制:一种就是动图里的“加特林”体制,我军的730/1130、美军“密集阵”、俄军的AK630、“卡什坦”、荷兰的“守门员”…都是这种体制的近防炮,炮管口径通常在20~30毫米。
由于“加特林”炮通常采用6管、7管甚至11管,加之是转膛炮电力驱动使其射速非常高 ,最高理论射速都在3000~4200发/分钟,甚至超过了10000发/分钟!这样高的射速就是要应对来袭的反舰导弹,采取“以快制快”的原则。
现代反舰导弹,比如说:飞鱼、鱼叉...这类导弹飞行速度一般在0.85马赫左右,这个速度在2000年代前近防炮4500发/分钟是可以应付的,但随着科技进步超音速反舰导弹成了当前的发展主流,为了对抗来袭的2.5~3马赫反舰导弹,加特林体制的近防炮必须要将射速提高到8000发/分钟以上才行, 否则拦截就是徒劳的!
“加特林”体制的近防炮之外,还有一种是瑞士“千禧年”35㎜口径的近防炮体制。这种炮采用单管射击,“千禧年”近防炮就是在赫赫有名的瑞士厄利空“天空卫士”小口径高炮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陆军/海军都使用,该炮集成为发现/跟踪、精瞄射击一体化的无人炮塔设计,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大大的减轻了人为干预出错的可能…但,“千禧年”毕竟是单管火炮,射速肯定不如“加特林”,它的理论每分钟射速仅200发左右。
为了更好的有效拦截反舰导弹,厄利空公司独辟蹊径的采用了炮口编程设计,图片上是“阿海德”可编程线圈和可编程引信设计,“千禧近防炮”也采用了类似的炮口编程设计。
所谓“炮口编程”就是在35毫米炮弹的尾部装了一个可编程的线圈和可编程引信,当“千禧炮”的火控雷达精确跟踪来袭导弹之后火控计算机控制火炮发射当炮弹出膛经过炮口的一刹那,炮弹被炮口的编程线圈“注入了”要拦截目标的信息程序,使炮弹在接近反舰导弹的最佳距离爆炸,并且扇面形抛射出152个钨合金预制弹片,通过弹片的高速撞击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
千禧炮/阿海德的35毫米炮弹,可以看见银白色小圆柱就是152颗钨合金预制弹片,黑色颗粒状的是发射药。
730/1130近防炮所使用的钨合金穿甲弹(左),右侧是杀伤榴弹。
不论是“加特林体制”的炮还是“千禧年”炮,它们所使用的穿甲弹和预制弹片基本上都是“钨合金”, 上过初中化学课都知道 ,固态钢的密度是7.8吨/立方米, 而钨是19.35吨/立方米,钨的密度是钢的2.5倍!
由于钨密度高并且非常坚硬,在金属加工工业中适合做切削刀具用,比如:W18Cr4V高速工具钢。而将它应用在弹药上则是极好的穿甲材料,是现役各种口径穿甲弹的首选材料,但是钨质地很脆,制成穿甲弹前必须添加其它韧性好、耐腐蚀的金属与它一起粉末冶金烧结,这样才能提高钨穿甲弹的韧性。
钨穿甲弹攻击目标形象的比喻就是“高压水枪打在烂泥上”!超过800米/秒的炮口初速,使弹头与空气高速摩擦产生高温,打在目标上“穿与烧蚀”同时进行,击毁概率非常高!由于钨弹头的高硬度,近防炮的穿甲弹头和预制弹片都使用它,近防炮的拦截距离很近,敌人来袭的反舰导弹已经距离自己的战舰3–4公里的距离了!如果近防炮不能将它完全摧毁,那么反舰导弹对于战舰的损害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近防炮必须使用“高硬质合金炮弹”穿透反舰导弹的外壳,破坏里面的制导设备、其它电子仪器、甚至是气动外形…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来袭反舰导弹的威胁。
被“阿海德编程弹”摧毁的美制“幼畜”靶弹,可以看到靶弹的弹体完全被击穿,炙热的预制弹片进入到靶弹已经将内部设备烧毁了。
另外,钨合金这样高密度金属由于重量较重,它在飞行当中重心是比较稳定的,弹道很平直(近防炮属于加农炮范畴),并且受海面“横切风”的影响也较低,海平面的风非常大经常是5~6级左右,吹偏小口径弹药的弹道轨迹是正常现象,采用了密度高的金属制造弹头重量较重、在发射药的推力下受此影响会小一些,持续2–3秒时间的一次射击,可发射200发以上的弹药,非常密集也消除了部分弹着点偏离的问题。
图片上是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切斯劳维尔号”(CG–62)进行近防炮拦截靶弹的演习,红色的飞行器就是BQM–74亚音速靶机,虽然“密集阵”快速拦截,但还是没有击中靶机。
结果就是“切斯劳维尔号”被撞了一个洞,要的真正的反舰导弹它肯定会受到重创!
这个事例说明,近防炮也不可能100%的拦截到反舰导弹!所以要想提高战舰防御反舰导弹的能力,不能单单指望近防炮这一种装备。
现代的新式战舰为了更好的防御反舰导弹,除了安装近防炮之外,还安装了多联装近程防空导弹,这样就构成在10公里末端距离内有两层的防御武器。
红旗–10近程导弹成功拦截“鹰击–82反舰导弹。
近程防空导弹拦截距离为4~10公里,可以间隔一秒钟发射一枚导弹,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拦截反舰导弹的概率,而且防空导弹有很高的机动能力,可以更好的应对末端“蛇形”机动的反舰导弹。
总之,应对性能日益提高反舰导弹,仅凭一种装备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构成远中近、超近四层的防御体系,防空导弹、舰炮、干扰发射装置,在雷达探测到来袭导弹后都要高度戒备,联合作战方能起到最好的拦截效果!这是关系到全舰上百人生命安全的天大事情,不能有丝毫的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