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智通️ FETSOAR联名耳放ZF9的优势与搭配

2022-03-22     李凌佳琦的HIFI小镇

原标题:聊聊智通️ FETSOAR联名耳放ZF9的优势与搭配

前阵子即便是不玩捆绑的用户,只要仍有在关注主流随身烧友圈,应该也对一个叫F1的耳放有所耳闻,就是那个又大又黑还长了对“眼睛”的耳放。这东西我也在线下面基的时候听过烧友自用的搭配,确实被它的推力表现所惊艳到,只是它的噪声表现和低阻控制力并不理想,虽然可以“专治各种难推硬茬”,但搭配不当的时候也会显现出传统国砖的那种力大声粗感。

不过这款来自F1耳放自家品牌和智通联名推出的FETSOAR新品ZF9,对于仍有捆绑需求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蛮重磅的产品。售价来到4K档的ZF9,保留了前作F1的超大推力和饱满凝练的音色,而且在纯净度、控制力、硬素质素质表现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即便是接在仅有3欧姆阻抗的Empire Odin上也不会刺激和失控、即便是接在P6Pro这样顶尖的播放器上也依然算得上是一个【升级】的声音,而且首发用户可以获得的4.4对录线(这根线应该还有少量库存,买的话可以找客服要了试试),对于懒得折腾+不在乎体积+听音相对杂+想要用相对少的钱在随身设备中听到顶级音质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就像之前在写C9的时候强调过的一样,丑话说在前头,我们撇开ZF9的声音不谈,大家在选购之前,需要慎重考虑的是自己对于独立耳放的需求度、以及使用频率。总之那篇C9的文章下面,没有人质疑我对声音的评价,倒是不少用家告诉我,声音喜欢归喜欢,但吃灰的时间是占大头的......

说回产品本身来,ZF9的外形算是蛮有辨识度的那种,黑色的金属外壳上内嵌了一个金色的贴片,上面印着智通和FETSOAR的LOGO,和金色的电位器、4.4母座、螺丝帽相呼应,侧面的散热孔也已经把“纯甲类”三个字写在了脸上。500g的自重看着不小,但因为本身体积较大,拿在手里并不显得重。输入/输出的接口都给你配齐了,3.5单端、2.5和4.4的平衡兼备,而且和C9一样,即便是单端输入也能够平衡输出给耳机。标配了一个DC充电口并附赠充电器,同样也支持用机身上的C口来进行USB充电,我这种经常弄丢充电器的表示很实用。

这里原本是预留了讲解硬件设计的篇幅,比如单声道差分重整放大技术、分立推动、MOSFET场效应管等,但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自行去某宝详情页看吧,因为说白了耳放这东西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高科技品类。我一直都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你今天拿把枪顶着一个工科生的脑袋,让他毕设做一个耳放出来,那他一定能做出来。对消费者而言,厂家不论是指标派还是调音派,都是为了殊途同归地呈现出好声音,ZF9看的出来是对于微小元器件的选择都非常讲究的那类,懂得DIY的发烧友也许能够从中看出点什么端倪,咱在文中不作解读,就直接开始声音部分的分享了。

我们平时看到的随身类的指标往往是基于32欧负载去测试的,比如很多人非常看重的输出功率数值,但ZF9直接给你标出了300欧负载下的550mW2的输出功率。虽然说,绝大部分的独立耳放的功率对于推耳机来说都绰绰有余,但更好的功率储备带来了更好的推力上限,以及对于播放音乐这种连续性型号来说,也能够面对瞬时的大动态带来的高声压时显得更加从容和安定,不容易削波(爆失真)。

ZF9的推力表现可以轻松驱动我手头的绝大部分耳塞和头戴,以头戴为例的话,像Meze的Empyrean这种本身极易推且潜力不大的头戴可以直接原地起飞,森海的HD580这种好出声但上限也高的也可以推出一个小台机一样的声场规模与动态表现。手里唯二表现并不够好的是250欧的DT880和Timsok的1024,他们所需要的控制力是常规随身设备所达不到的。而在风格匹配上,ZF9的高透明度、线条清晰分明又有着很好的光泽感与润泽度的底子,驱动ZMF的Verite封闭式旗舰这种温暖、声音浑厚有韵味的头戴时,它正好在声音的干净程度和层次感上达到了一个平衡,又不会削弱其人声的感染力。总之,在搭配相性上,ZF9的适配性在我看来是很宽泛、包容性很强的,它的强项主要还是针对难推的一些高阻低敏、或者吃潜力的耳塞,比如动圈、平板单元、静电混合单元耳塞;和头戴的搭配相对适合厚声型、底子较为扎实稳健的,不适合本身偏薄、线条偏锐利的型号。

既然是随身,我们还是先拿耳塞来讲搭配。前端我使用了乐彼P6Pro来做参考,它的LO属于相对真水无香的类型,而且作为一个参考,已经完全可以衡量出ZF9的上限在哪里。ZF9本身的优势是非常优秀的透明度与结像清晰度,音色上一耳朵属于明亮通透型、但全频段的润泽度和控制力都相当不错,人声的部分微甜、颗粒感细密,个人认为在味道上和模拟味不沾什么边儿,是比较典型的不那么数码味儿的现代声,对于器乐方面的杂食度很高。人声方面,清丽型女声的表现略好于男声,对于绝大部分的泛流行和日系ACG都有比较好的兼顾。如果要说短板的话,我认为它可能并不能够迎合喜欢厚重声线、颗粒感较粗、或者说追求一些昏黄感、模拟味的用户,举一个反例的话就是如果你追求奥莱尔B1的那种风格,那么ZF9绝对不会是你的菜。

ZF9虽然价位不高,但作为独立耳放来说,自然还是得和目前的旗舰级播放器拉开差距、或者说除了推力以外,声音上也得有音色的可取之处才行。它的强项是用来驱动我手头的Khaos、RS10、Khan Prestige等比较有潜力的塞子,这类耳塞虽然用播放器也能几乎推开,但仍有小部分潜力可挖,而且挖出来的这一小部分会进一步提升听感上的高级感。拿Khaos来说,它本身润泽的声底和宽阔的空间感是并不容易出恶声的类型,但ZF9可以让它的结像更加的精致化、尤其是高频部分的那种韧劲和一些微小信号的响应能力会比P6Pro直推的时候更加的充沛,动态够大且从容,少了P6Pro本身的一点顺滑,多了一点并不过分的光泽感增益。

Khan Prestige本身也是个好推、且吃潜力的类型,其最大的潜力主要是来自于声场部分,随身设备驱动下的声场大归大、但其实和同价位的竞品拉不开差距,在给它上过台机以后不难发现它那颗动圈非常吃得住前端的力道。ZF9驱动下的Prestige,在PW First Times的加持下,其空间感表现已经非常接近我使用钰龙DA1时驱动下的规模。而因为First Times这根线本身并不是什么走华丽路线的风格,偏向于沉稳和厚实,ZF9的声底刚好给它增加了明显的活泼感。

市面上仍然还涉及到一些常规随身播放器伺候不动的塞子,比如Spearlabs的T1/T0,和新品infinity,包括Acoustune子品牌Madoo的Typ711这种配备了三颗平板单元的耳塞,这个时候ZF9就可以非常从容地驱动出这些耳塞的绝大部分潜力,比如infinity偏多的极低频,在ZF9上就更加舒展了,直推时则会显得比较闷;比如Typ711的高频控制力,它用很多随身播放器去强行开大声压时,高频有着抑制不住的尖锐感,在ZF9这里则是又细腻又润泽,轻微的攻击性给它带来了良好的鲜活度、却又不会过于刺激;包括AK家的Zero1,强如P6Pro这样的机器,也不能把它的纵深和低频下潜给推好,ZF9既补足了P6Pro在驱动平板单元时的推力补足,又削弱了Zero1的中频HUFI感。

以上内容,我强调的一个结论是,ZF9价位并不高,但它接驳在顶尖的随身播放器上,仍然存在它介入后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升级”的地方。而我手头也有一些反例,比如Dark Sky这的高敏动圈、比如Empire Odin这种超低阻抗的塞子,用ZF9来推就显得明显是浪费驱动力了,只能起到“调味”、而不是“改进”作用,所以针对那种手头具备难推、且有较大潜力耳塞的用户,ZF9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对象。

我这个人并不是很喜欢搜集非常难推的头戴,比如拜雅的T1、森海HD800这种,留在手头的头戴基本上都相对易推、或者说好搭配,像Sendy的孔雀、森海的HD580、Meze的Empyrean等,Timsok的1024这种潜力怪不谈,手头最难推的应该还是当属ZMF的VC封闭式旗舰和拜雅的DT880 250欧了。

从搭配相性来说,ZMF的VC这种热情厚重的底子和ZF9达成了一个良性的互补,尤其是在透明度和线条感上几乎完美,但空间规模表现还和台机有着明显差距,对于演绎流行和小编制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DT880 250欧吃的是控制力和宽松度,其实对功率的要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ZF9推出来的声音还是相对紧巴一些,没有那么松弛和自然,你可以理解为其推力和控制力水准不足以像台机一样吃住DT880、同时在声底上也并不搭。而推我手头其他型号的表现都让我相当满意,尤其是即便是用单端口来推HD580,听古典的场面和气势几乎发挥到了8成以上的水平。HD580虽然在直推时很容易呈现出一个温润HUFI的耐听声底,在如果能在随身设备中呈现出不凌乱、且秩序尽然的大编制表现,已经是超出我对ZF9的预期了、其音色全面性和结像表现也已经可以媲美很多几千档位台式一体机(耳放部分)的那种。

可以说ZF9是一个设计方向非常明确、声音非常全面和扎实的传统大体积便携耳放,如果你非常心水类似凯音C9那种高端便携耳放的大推力和精致音色、但又对电子管本身没有什么执念的话,只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个素质听感俱佳、还赠送一根优质对录线的型号。而如果你曾经是一个捆绑老玩家,那么也不妨感受一下现在的耳放,在充电便捷性、输入输出通插的省心接法、多档增益、以及声音纯净度方面的进步,和我当初刚开始发烧时的那些耳放相比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步入了另一个【后捆绑时代】。ZF9在这个新时代的耳放里,或许是我目前听到过的最能打的耳放之一、而且在4K出头的这个价位有着超强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58f46b153ae3c8fad89ebf164af9e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