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凭借着他们的“中立”立场,和俄罗斯开启了大宗能源商品交易。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石油消费国家,印度目前仅能实现不到20%的石油自产率,其他严重依赖进口。但因为地理因素印度的石油最大供应商一直是中东国家,2021年只有2.2%的石油是向俄进口的,目前这一数字已经飙升到了10%以上,俄罗斯也一跃成为印度石油的最大供应商。目前印度的选择面临着政治上的问题,因为西方国家越来越无法容忍甚至是指责莫迪对俄立场。
消息提到,去年美国政府对印度主要采取两种措施。其一是劝说他们“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俄罗斯,拜登和莫迪的会晤中也提及此事,美国务院认为印度购买俄能源的现状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持续交涉,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则直接予以驳回并表示“印度不是你们施压就能得到结果的国家”。其二是在劝说不成后,欧盟国家又拉拢印度加入对俄罗斯的限价令政策内,并认为作为对俄石油进口大国的印度如果执行限价,对俄罗斯能造成很大损失的同时对他们自身也是能创造很多利益的,但印度同样果断地回绝了这种拉拢。
两天前,《日经新闻》发布了一条报道:即使是在西方的持续施压下,印度确实“说到做到”保持了他们和俄罗斯越来越高的贸易水平: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前10个月,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量相较上个财年同期激增近400%,达到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外印度也在本月上旬已经获得美国的“原谅”,美国助理国务卿唐弗里德在8日明确表示“不会制裁印度”,原因在于他们和印度的外交关系颇为重要。观察人士称,这些明确表态预计会让印度以更加夸张的程度向俄进口各种能源,直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有分析则认为,印度政府对俄能源贸易实际上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麻烦,让欧美没有立场单独指责中国一个国家而忽略印度,间接造成了西方试图发动的“全球性制裁俄罗斯”失败——他们几乎没有拉拢到新的国家参与。在这件事上美媒则认为处理印度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意味着美国只要做出决定限制印俄贸易,必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中俄关系深化、中印双方靠拢、印美政治分道扬镳等,这也是美方最后选择“原谅”莫迪政府的关键原因。
值得一提的还有,统计机构还标明了印度以400%涨幅进口俄石油的最终流向,Vortexa公司则表示印度人将大量的俄进口廉价石油以“精炼”的标签包装,然后换厂商直接出售到欧洲等西方国家;尽管一些国家知道这部分石油的来源,仍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有评论称:“印度试图充当一个中间商的角色从这场战争中获益,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但有收益就会有亏损,欧洲本来只需要以极低的价格向俄进口管道油,现在却绕了半个地球购买完全相同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