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中的政德光辉

2024-05-16   博物馆世界

传承中华红色基因 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古田会议中的政德光辉

谢耀南

古田会议(油画)资料图

1929年12月28-29日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之基,人民军队也从此定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个光芒里,有共产党人的政德光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古田会议中的政德光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明大德,信念坚定、党性坚强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领队伍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就提出“小石头终将打破大水缸”。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在转战赣南途中的“天心圩整军”时,朱德也讲到“中国必将迎来自己的‘十月革命’”。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4月下旬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四军,6月湘赣边界政权进入鼎盛时期。1929年1月14日,因敌人三省“会剿”,红四军主力被迫转战赣南闽西。尽管一路历尽艰险,但是始终坚持斗争。红四军在行军途中宣传和动员群众,坚信“夺取政权,为期日近”。进入长汀后,3月20日在辛耕别墅确定了被称为建构中央苏区蓝图的赣南闽西连片割据计划。两个月后,“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不久就形成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局面。

正当红四军队伍不断做大和闽西局面基本安定之时,部队内部却出现了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经过湖雷会议、白砂会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还落选了前委书记。之后,陈毅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朱德领导红四军“七月分兵”“出击闽中”、打下“铁上杭”。几个月来,大家都在思考目前的困境怎么突破?周恩来牵头把脉问题。经他审定的“九月来信”明确,“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前委要加强指导机关的威信,与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这就为解决朱毛争论和军队建设原则问题定性、定调,指明方向。

从上海归来,陈毅表示会按照中央要求去做,加强红四军的政治建设。朱德再次写信请毛泽东回来主持工作。毛泽东也表态,“四军党内的团结,在中央正确指导之下,完全不成问题”。三位领导人领会和执行中央指示,随后开展政治军事整训,统一思想,召开盛会,形成决议。

总之,无论是面对外部敌人的军事斗争,还是面对内部同志的思想争论,毛泽东等革命家始终信念坚定、党性坚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他们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促成了问题的完美解决。

守公德,立党为公、心底无私

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在关于建军原则的思考和探索问题上,朱毛双方虽然一度有较大争论,但是这个争论不是路线之争或权力之争,而是思想认识之争。他们都是为了“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途”。毛泽东认为,四军党内“有一种建立于农民、游民和小资产阶级之的不正确思想”,我们必须和这种思想作斗争,从而彻底改造红军。朱德也认为,党内的一切错误都要应有尽有地消除,要“努力建设新生命的党”,这是他们的共识。

到上海后,陈毅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等五个报告。报告如实、全面和充分,没有出于私心而有所保留或自我辩护。这就为中央正确研判问题提供了客观、有效的依据。在政治局讨论会上,周恩来说:“一个党一个军队都需要自己的核心人物”。对红四军这样一支有全国影响的部队来说,毛泽东是最好的领导人选。“九月来信”明确,“朱毛两同志仍留在前委工作,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在此之前,周恩来与毛泽东没有任何私交。为革命事业需要,周恩来力挺毛泽东。由此可见其大局意识和无私品格。回到闽西后,陈毅写信给毛泽东主动承认错误。要求毛泽东见信马上归队,并说“我们会派人来接”。他还写信给中央,表示要主动“扫除陈毅主义”。陈毅同志无私无我的宽阔胸怀令人钦佩。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不但要打仗,“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红军就是为了这些任务才去打仗的。总之,红军的使命就是服务人民。

可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革命家胸怀立党为公、心底无私的立场和境界。大家相处虽然有一段插曲,但是他们的高尚人格最终让同志之间感情更加融洽、关系更加团结、思想认识更加统一。他们与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同德,纠正错误思想,确立正确原则,促成了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

严私德,戒贪止欲、克己奉公

一方面,古田会议前后毛泽东等革命家的言行正是严私德的典范。他们不计较个人职位得失,一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基于对形势的消极判断,中央“二月来信”出于保护目的曾要求朱毛离开队伍。毛泽东提出中央如果因别的原因要我们离开,没有问题。请中央派遣得力的人来,并推荐刘伯承、恽代英接替。湖雷会议后,他再次表示,我们随时可以离开,只要请中央派人来。“来人从福建省委转送”。

红四军党的七大后到地方指导工作的毛泽东,虽然一度在生病,但是他仍然努力做最大可能的革命工作。他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指导闽西军民反“会剿”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举办干部训练班和平民学校。他没有因为个人政治得失或身心病痛而“躺平”,而是时时处处投身于革命工作。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当选前委书记,陈毅当选为前委委员。1930年“二七会议”后,陈毅调任红六军政治委员和军委书记。可见,毛泽东等革命家心系革命事业,并不黏着某个位置。

另一方面,古田会议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对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

求严私德。如主观主义表现为批评同志时“不要证据地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酿成党内无原则的纠纷”;又如流寇思想表现为不愿意和群众在一块作艰苦的斗争,只想到大城市去吃喝玩乐,等等。这些正是对一些同志在私德方面的批评。

决议既要求对老党员进行教育改造,特别是对政治观念错误的、吃鸦片、想发洋财和赌博等屡戒不改的,不论什么身份“一律清洗出党”。同时,强调以后要严格把关。决议关于新分子入党的五个条件中,既有关于大德、公德的要求(如“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实”),也有对私德的要求(如“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这就是说,决议强调共产党人在私德方面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

总之,古田会议的事件过程、人物群体与经典文献中,有共产党人的政德光辉。这熠熠光辉,值得我们时常仰望,用以自我鉴照,以利“自我革命”。(作者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红古田杯”纪念古田会议95周年征文活动投稿作品

END

来源: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许兆山 朱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