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个国军上将去武当山玩。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位老道士,觉得挺有意思,就让老道士和他一起照了张相。可等照片洗出来一看,将军傻眼了:照片上,老道士不见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39年春天,正值抗战期间,李品仙将军协助李宗仁在随枣会战中击退了日军,获得了初步胜利。战后,李品仙率部驻防南阳、新野一带,得知离驻地不远就是神奇的武当山,便临时决定抽空前去游览一番。
早上,李品仙来到武当山下的草店镇,坐着当地人称为“山兜”的滑竿登山。虽已入秋,但武当山的天气依然凉爽宜人,阳光和煦,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一路上,李品仙和随从们高声谈笑,纵情山水,似乎暂时忘记了不远处的战火硝烟。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在下午时分来到了紫霄宫。紫霄宫是武当山最大的道观,规模宏伟,气势非凡。李品仙一行人在这里决定留宿一晚,以便欣赏更多的武当风光。
晚饭后,宫中的道人们纷纷前来拜会这位抗日战将。李品仙素来敬仰道家的玄妙智慧,与这些道人一一回礼。让李品仙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道人的礼数周到,更是他们那股安详自若的神态,尤其是那些年过六旬的老道人,依然精神饱满,目光炯炯。
然而,最让李品仙感到惊奇的,是一位穿着破旧单衣、脚踩草鞋、手持拐杖的百岁老道士。老道士面容沧桑,皱纹如同老树皮般纵横交错,头发所剩无几,牙齿也参差不齐,显然已年逾百岁。可奇怪的是,这位老道精神矍铄,步伐虽慢却稳如泰山,眼睛也十分清亮。
李品仙不禁心生敬佩,便好奇地询问老道士的年纪,老道士却答道:“贫道早已忘却岁月,不知自己几岁。”这样的回答让李品仙更加疑惑,便转而问其他道人:“这位道长到底几岁了?”
另一位年逾古稀的老道人认真回忆后说:“贫道光绪二三年间来到紫霄宫时,这位道长就已经是现在贫道这般年纪了。”李品仙暗自算了算,光绪二三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如果照此推算,这位老道至少有一百三十岁以上了。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位老道的年纪,李品仙继续询问:“道长是哪里人?”老道士答道:“贫道是山西解县人,关公的同乡。大概十几岁时就来到武当山修道。”李品仙感到诧异,接着问:“那道长可曾见过‘长毛贼’打仗?”他所说的“长毛贼”是指太平天国的军队,1854年太平军曾在湖北与清军激战。
老道士点头说道:“确有此事,贫道当时年纪和李将军如今差不多大。”李品仙沉思片刻,自己当时四十九岁,而太平天国的战争已过去八九十年,这意味着眼前的老道士至少一百三十多岁了。
得知老道士的高龄,李品仙不禁对其敬佩有加。他与老道士交谈许久,发现老道士虽然年事已高,谈论时事往往答非所问,但一旦提起道家修炼,却精神焕发,讲得头头是道。
第二天,李品仙准备离开紫霄宫前,提出想与众位道士合影留念。其他道士都欣然同意,唯独这位百岁老道士拒绝拍照。李品仙本不愿强人所难,便吩咐随从在老道士不注意时,偷偷拍一张照片。
几天后,李品仙回到驻地,随从将拍好的照片冲洗出来。结果却令人目瞪口呆——照片中,其他道士的身影清晰可见,但唯独这位百岁老道士的身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他手中的拐杖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所有人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李品仙当即怀疑是拍照时出了问题,可能是曝光不正确导致的。然而奇怪的是,其他道士都在同一张照片中,唯独这位老道士的位置完全透明。这让李品仙更加难以解释。
后来,李品仙从其他道人那里得知,这位百岁老道士平日里隐居在紫霄宫后山的一个山洞中,洞内只有一堆杂草,老道士常年坐卧其上,不需要任何其他物品。老道士的饮食极其简单,每餐只吃一个馒头或米饭团,有时甚至几天不吃东西,依然精神抖擞。
五年后,李品仙担任安徽省主席时,又派人前往武当山探访这位神秘的老道士,结果得知老道士已于前一年羽化而去。此事令李品仙感慨万千。
后来,李品仙读到一则道书故事,说某修道之人曾与一位仙人交谈,发现仙人身体和帽子都在阳光下没有影子,原来仙人已然成道,其身躯并非凡尘物质,而是真气凝聚而成的无形之体。读到此处,李品仙不禁感叹:难道这位百岁老道也已修成仙体,所以照片中才无法捕捉他的影像?
小僮觉得,李品仙在武当山的奇遇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对道家文化的敬仰,更是对那些隐居于世外高人、道士们的崇敬之情。这位百岁老道士的修炼故事,也许正是武当山千百年来无数传说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