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季开始,
专业乐迷就过于在意乐队的“纯洁”甚至到了有点上纲上线的地步。
旅行团乐队、海龟乐队、新裤子乐队都在这一环节翻了车。“我觉得他们为了配合嘉宾丢了自己”,当时,一个专业乐迷这样评价。
节目播出后,观众们将矛头对准了专业乐迷,说他们是“不懂装懂”,专业乐迷代表丁太升也成了众矢之的,凡在节目中出现,必被观众吐槽。
有没有“丢了自己”有待商榷,但能够感觉到的是,这些专业乐迷特别怕乐队丢了自己,向观众和潮流妥协。
但其实,相比专业乐迷,乐队是否“纯洁”在观众心里占的比重更大。
说起第二季《乐夏》中的黑马,五条人绝对算一个。
他们成为黑马,靠的甚至不是实力,而是“纯洁”
马东在节目中聊到,第一季做《乐夏》时,就有朋友发来善意的提醒:你放心吧,就这些乐队放在一起,肯定得打起来。
“但他们氛围特别融洽”,时隔一年再次提起来,马东还有一种躲过一劫的感觉“但是第二季,这些乐队坐一起,就明显能感觉到他们互相彬着那个劲就出来了”
我的第一反应或许和很多人一样:节目红了呗
第一季是来玩一玩凑个热闹的,到了第二季,目的性更强了,互相之间竞争意识也更明显
而五条人就是来打破这种“彬着”的劲儿的
难得走到了电视机里,仁科却没有半点紧张的情绪。
临到上台了,还没想好唱那首歌,在台下交代队友“等会儿你们看我起什么调,就弹哪个”
台上,音乐刚响起时,后排鼓手竖着耳朵,试图心电感应到仁科的想法,生怕没get到仁科计划,在全国观众面前丢了人
而仁科最后还是选择了临时换歌
后台导演、特效老师们乱成一团,场上不仅没有歌词,灯光老师更是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气得嗓子都疼”
最终,五条人只拿到182票。
惜败。
表演结束,导演追出来问“就算因为这个被淘汰也没关系吗”,仁科却好像完全没get到导演的点:“我相信你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随后,节目里就上演了“五条人一百种死法”
1v1改编赛,乐队们自由组队。面对初舞台惊艳的又有记忆点的福禄寿,一众乐队都打了退堂鼓。
何况,和三个小女生比赛,总觉得输赢都不太好看。
眼看着没有人敢接招,福禄寿面临流局,仁科突然站了起来“不用(流局)”,接下了这个挑战
结果惜败。
没想到,第二赛段的“复活”环节,五条人又一次得到了机会。
再次惜败。
于是,五条人每次已出镜,弹幕便是一片“捞人了”、“投票去了”飘过,希望通过观众投票,让五条人再次复活。
五条人改编《LastDance》时,我特别喜欢他们这个舞台的背景,五颜六色的线条拼在一起,有一些麻将、舞女的元素,用最简单的组合,把90年代的歌舞厅搬到了台上。这个舞台就像仁科声音里带给人的感觉,直白简单,不加什么修饰;就像五条人乐队带给观众的感觉,一个普普通通真性情的老乐队。
越纯粹、越有力量。
能把观众心里的感性,也调动出来。
五条人第一次被淘汰前的最后一次舞台,张亚东说,’我刚开始听五条人的时候完全无感,不明白为什么要请这么一支乐队,但看了他们表演就爱得要死”
人有多鲜活,音乐就有多鲜活。
这就是这支乐队的人格魅力,也是观众们无穷无尽地给他们投票,“惯着”他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