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已发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力保促销费、促生产,在拆迁、高架桥上抬、新区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指示与要求。
1.越城全年计划拆迁200万方
全力完成拆迁征收200万平方米以上,努力实现筹措指标6000亩、做地管地10000亩、出地供地10000亩的“611”目标,有力保障规划蓝图落地。
去年底,越城区房征办发布2023年工作计划,当时官方发布的越城区2023年计划拆迁体量是120万方。
而现在,越城区今年拆迁体量再增80万方,达200万方,可见越城政府今年大拆大建的决心。
根据柯桥区在土地出让推介会上介绍,今年柯桥的拆迁体量,约100万方。
根据最新领导留言板回复,我们对主城目前已明确的,计划2023年拆迁区域进行了整理:(人工统计,如果出现错漏,欢迎留言告知)
柯桥2023年拆迁重点在钱清。
而越城今年的拆迁重点,主要在东湖皋埠周边,以及镜湖的东浦。
2.迪荡并入两湖
重点在“大两湖”科技城20平方公里范围内,提前实施绍芯实验室、国际人才社区、数字档案产业园等一批先导项目,打造杭州湾科创高地。
大两湖片区,其实是今年年初才提出的新规划,但推进速度奇快。
2月15日上午,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越城区委书记徐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两湖规划。
大两湖片区 自制区位图 仅供参考
划重点:迪荡将并入两湖,成立大两湖片区!
为什么不是袍江的两湖并入迪荡,而是迪荡并入两湖?
目前迪荡核心区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日趋饱和。
且迪荡面临一个尴尬局面——皋埠有最炙手可热的集成电路,金融总部已确定迁至镜湖,袍江和滨海有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但身为CBD的迪荡,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业”。
袍江规划有自己的集成电路小镇,是越城区下阶段建设重点。早在2020年,袍江的规上工业生产总值,就近千亿(信息来源马山、斗门街道年度工作总结),碾压迪荡约18.23亿。
不得不承认,袍江的产业力量,已经比迪荡更强势。
大两湖片区 仅供参考
这也印证一句话——未来城市的战争,是产业的战争,谁能在新产业赛道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弯道超车。谁有产业,谁才有话语权。
3.绍兴向北“大障碍”得到解决
落地城市快速路二期、轨道交通二期等规划,加快104国道东蒿线、杭甬高速抬升等重大工程,推进越东路北延、大禹路西延等“快接高”项目,努力实现城区范围内15分钟上高架、15分钟到高速、15分钟进地铁。
提一个重点:杭甬高速抬升。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沪杭甬高速的杭州段,在2020年就启动抬升,且去年杭州市区段已经完工了。
杭州杭甬高速抬升 图源网络
沪杭甬高速的抬升,对杭州城市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城东新城和艮北新城顺势融合,整个大城东的割裂感也消失了。
这也使得杭州城东,曾广受诟病断头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沪杭甬高速抬升,当时还引发了部分杭州专家讨论:在高架下方进行二次开发,建设商业街。
这种先进规划日本早有实践。日本中目黑高架桥下空间,当年就将长期闲置的东急横线和日比谷线下约700米长的狭窄空地,进行改造,开起了一条商业街。
当时这条高架桥下面的商业街,汇集了日本最美书店“茑屋书店”、餐厅、咖啡厅、服饰店等,非常值得借鉴。
中目黑高架桥下空间 图源网络
抬升后的杭甬高速,完全有条件做到和日本一样。
因为这条高速其实就在新规划的“马海片区”边上,边上就是马海未来社区。
马海片区的全面动建,某种意义上,也倒推杭甬高速抬升工程的进度加快。
而根据规划,杭甬高速抬升段本就要建设,同时面向高速司机+城市居民的开放式服务区,也规划了大量商业用地,完全有条件实现在高架桥下面建商业街,实现发展“桥下经济”。
马海片区规划图 图源网络
绍兴向北是时代大势,但如何解决大绍兴北面,高速线路多、杂造成的断头路多等发展屏障,实现城区整体发展,这需要规划有一定前瞻性,也要看绍兴政府的智慧。
杭甬高速抬升,会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