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胖三斤,如今一到年底,人们还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大包小包的年货也不少带,
可这年却总少了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人们都说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除夕晚上,
没有了等待赵本山小品的激动心情,没有了杂耍令人惊叹的表演,
年对我们来说,究竟还意味着什么呢?
回顾今年的一周小长假,一起来看看如今农村中的这起“伪年风”究竟是在怎么刮起来的。
作为中国人一整年的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日是我们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
人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腊八蒜一泡,日子就开始数着过了。
赶着过年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都依然渴盼着过年,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平时大多忙碌没空见面。
因为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大家才会真正“不赶时间”地坐下来聊一聊生活中的事。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在说关于年味的话题,老人们总能忆苦思甜,
90后青年更是怀念起了“小时候”的年。
为什么大家都在回忆小时候呢?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
家家户户为了过年,“力气”都往一起使
,为了过个好年,挨家挨户地总要想个周全明白。
尤其是父母一辈儿,家里家外的操持,
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孩子们在一块打打闹闹,倒也快乐自在。
生活节奏的加快
然而曾经的小孩总会长大,
各个地方的节奏在一点一点加快,
外出打工的人很多,
过年回不了家的更是不少
,饭桌上曾经为了一块肉你争我抢的日子不复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连挂仿佛也在慢慢消失。
过年最终变成了一个没有灯泡的红灯笼,透着红却没有得热乎气儿。
我们还是照常贴上大气的春联,可乡镇间却各自静悄悄的,仿佛还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中,
没错,过年的氛围不见了
。
随着近几年政策的落实,农村禁止使用鞭炮,
就连除夕夜晚,周围也都是静悄悄的一片
。
没了鞭炮,没了动静,过年也就少了氛围。
再加上农村里的住户因为家庭条件的改善,也都陆陆续续搬到了城里居住,小孩更是被安排到了城里上学,
从前游街串巷的笑声不见了,满手泥泞满身红衣的“讨人嫌”也找不着了
。
仿佛整个村子都只剩下了各家的老人,守着科技感满满的春节联欢晚会,感叹春晚的乐趣不再。
明星三缺一
除此之外,
身边的人们回家的目的也不再是陪伴父母,他们热衷于凑人头,打麻将
。
三五好友只在这几天有闲余时间能凑在一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样一来,
大半的时间都用在了打牌上
,
热闹地朝天响,冷清的在家里蹲,
“正经”过年该做的事情却抛在了脑后。
要说这都什么时候,父母辈的娱乐活动本来就少,再加上年龄差距,科技发展新产品的更迭,
老人与孩子之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少。
新旧出现了明显的分层,
像是水油分离的二流产品,互不干涉了。
事实上,老一辈的人也管不了,因为人们整体意识的普遍改变,这种分层已经成为必然现象。
大多数老人都不愿意干涉年轻人的生活,繁忙工作一年,只有过年这一个礼拜的时间难得放松,
父母当然也不愿意要求自己的儿女只陪在自己身边。
欢乐的时光很短暂,按照法定节假日安排,
春节只有7天假期,这让年轻人变得难以取舍
。经过一年的漂泊,人们想要见见旧人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然而时间却不能够分配得很好。
亲临往来
而且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淡薄许多,亲戚们之间的往来也没有先前那么频繁,
很多较远的亲戚时常不来往关系也就变淡了许多
,这就导致现在很多人不走亲戚的风气越来越盛。
亲戚走得少了,酒桌上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人,往常日子清苦的人大多乘坐火车回家。现如今几乎家家有小车,
然而酒驾不可取
,人们也就不在酒桌上“论英雄”了。
酒桌上少了喝酒的,人们的话不知不觉也少了很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过新年,穿新衣,压岁钱变得不再看重。
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但对于传统节日习俗却忽视了很多。
很多传统习俗只能从老一辈的人口中才能知道,而青年一代则更注重日常生活质量。
年过得越稀碎,人们对于年味就越是渴望。如何找回这份年味,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诸多原因导致人们的意识层面,经济层面,客观条件都不允许的情况下,
必须有计划,有节奏,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将原有的年味找寻回来。
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足以成为谋求希望的动力,
人们从前对于过年的美好寄托已经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变得以实现,
因此过年期间人们的物质寄托更多地转向了精神娱乐。
带着满身疲惫,
能够欢娱一时也是人们渴望的解压方式之一。
虽然人们过年的欲望日益减退,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却还是没有改变。
家本身就是心灵的港湾,其余的并不是那么重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家庭和谐,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年味或许可以变淡,但人情味必须常在。
结语
无论年味变得如何淡,我们心底都还记得最初对于家,对于未来的期待。
一切起点都从家开始,未来是家,落叶归根也是家
,对家的期待才是我们唯一不变的忠贞。
万家团圆年不复往昔,灯火一片照旧人。
希望各位有家的人早日回家团聚,漂泊的人尽早找寻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地。
这个年注定冷清,
但只要家里有人在,归途就会有人等着你,那份期待,薪火相传,永不会灭。
在新旧快速更替的当今时代,
希望我们能够大胆捡起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传递下去。
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从我们口中感叹韶华易逝,珍惜时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0e78c8515c4f30d9afd91631eb8ea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