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建筑界的“空中花园”,
我们首先会想起米兰的两座“树塔”
——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
这两栋住宅楼是将建筑和自然元素相结合的一个典范——5,000株大大小小的树以及灌木和小草,全都覆盖在向上延伸的这两栋大楼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更让人无限神往哇~
其实此项目的想法,本质上出于建筑师对森林世界的一种迷恋。而整个设计也都可以被视作是一场实验,最终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成果。
无独有偶,就在最近,小编听说咱们国内也出了一个“空中花园”!
摄影@Qingyan Zhu
这个”空中花园“远看好似一座绵延的大山,它是一个有着 1000 颗树的项目,绿绿茵茵的色调和独特的造型在周围的常规建筑中脱颖而出~
摄影@Qingyan Zhu
emmmm~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这样一幢满是绿色的建筑简直就是现实中的世外桃源哇~~
摄影@Qingyan Zhu
这个项目叫“天安阳光广场”,还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天安千树”。
摄影@Qingyan Zhu
它位于上海苏州河畔,M50艺术区的附近。
摄影@Qingyan Zhu
不久前,这个项目的脚手架已被拆除,建筑部分即将完工,预计会在年后开放。
摄影@Qingyan Zhu
说到到这个建筑的历史,其前身曾是阜丰福新面粉厂,河对岸就是上海火车站。
项目所在区域,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项目建成之后,它将成为苏州河畔的最大景观~
卫星图
包括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在内,天安阳光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8,500平方米。
它分为东西两个地块和两主体建筑,由于地块沿街面较长,所以考量两地块间商业空间及停车库的机动及便捷性,设计师分别在地上二层、三层及地下一层到三层设置连通空间。
平面规划图,东西二区,动态相联
初期为了打造苏州河畔最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师规划了多个高度不一的楔形构筑物,其建筑整体设计为“山峰型”。
1000 Trees模型,演变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在建设的初期,整个主题的形状看上去像“石头树”和“乱石堆”。
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而随着建筑逐渐建成,天安阳光广场的独特气质越来越凸显出来~
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设计师说,
“在最初的构想中,山地花园不是作为一个建筑,而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被提出来的。整个设计的雏形是两座覆盖着绿色植被的山脉,因此,我们用了将近1000座楼体对其进行组合填充。”
项目模型,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鸟瞰的角度显示出强烈的几何构造。项目摒弃了大型建筑普遍惯用的形态, 由上至下而狭长的场地上,形态由400级台阶形成的露台和1000根结构柱形成的树状柱台组成。
平面图
建筑的外观如两座山峰,其内设计有零售、办公、餐饮、画廊与等公共空间。正立面的角度显示出模拟森林树木自然生长的状态,人的流线设计也仿照了丛林游走的高低错落,是一个地形学建筑的大胆实践。
立面情景图
设计师跳脱出“建筑仅仅是建筑”的局限,打造出逐层升高的“立体绿化”不仅消除了建筑与景观的界限,同时也丰富了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
1000 Trees航拍图,摄影@Qingyan Zhu
而天安千树采用的阶梯设计,大大有效的降低了与周边住宅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密度,提升了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1000 Trees实景图,摄影@Qingyan Zhu
沿阶梯而上栽种树木和灌木,完全实现了景观的扩展延伸,让整个天安千树看上去充满层次与生命力。
被树林覆盖的山形建筑,不仅能够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噪音、灰尘和有害空气,还可以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维持碳氧平衡,节约能源,达到城市绿肺功能。
1000 Trees实景图,摄影@Qingyan Zhu
设计师希望建成后的建筑能与周边原本的公园形成既合理延续、又出乎意料的关系。而山形倾斜的角度是对城市中心原本建筑生态的一种地形学创新,也希望人们在这座多功能建筑中能达成在城市中心游山玩水的乐趣。
另外在设计时,设计师决定暴露空间结构,并使之成为主导:既然柱子是如此重要的建筑结构组成部分,那不妨将其显露出来,使它成为最大的特点。
1000 Trees实景图,摄影@Qingyan Zhu
于是柱子顶端伸出了天花板,仿佛从室内破墙而出的树干。柱子顶部会有三种不同尺寸的“花盆”,这些“花盆”在建成后主要用于栽培单种或多种绿植。
花盆柱细部图纸
这些绿植共有46种、约25000株植物,包括灌木、多年生植物、攀援植物等。
1000 Trees实景图,摄影@Qingyan Zhu
近千根清水混凝土“花盆柱”如巨型金针菇一般在原本平常的住宅环境中脱颖而出,引路人驻足。
近千根清水混凝土花盆柱从几百个平台中伸出,且为圆角柱,表面呈不规则的多曲面纹理,摄影@Qingyan Zhu
花盆柱为圆角柱,柱子表面采用起伏的波纹式设计。
环形的凹凸面相互交错融合,在柱子与花坛整体上重复设置,创造出一个变化的、看上去带有随机性的表面,水平条纹被强调出来,让人联想到多层次的沉积岩。
柱体模具,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与“山”北侧像素化的形态不同,建筑南立面相对平坦多了~
摄影@Qingyan Zhu
其实,建筑南侧的路上原本有一堵很长的涂鸦墙,而建筑师想以某种方式保留这个历史和艺术特征。
原有建筑南侧路上涂鸦墙,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于是他就委托涂鸦艺术家和曾在这里作画的人为立面创作原创艺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1000棵树健康成林,项目还配备了先进的固定自动滴灌、雨水感应一体的现代种植系统。其中自动滴灌系统在易控制、精确施水和深节水的同时,还能有效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避免了传统绿化浇水养护造成的土壤冲刷和板结等诸多不利。
建筑材料及肌理研究样本,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建筑材料样本,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在项目施工现场,近千根清水混凝土花盆柱从几百个平台中伸出。
花盆柱搭建,现场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这些表面呈不规则的多曲面纹理的花盆柱都为圆角柱。
花盆柱细节,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施工过程中,建筑师对于竖向模板拼缝有着近乎苛刻的零拼缝要求。
如此高的施工难度,也致使建造工期缓慢。
据悉,第二座“山”将更大、设计更多元化,并通过闭合的桥梁、隧道等与第一座“山”连接。
1000 Trees效果图,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开发的第二阶段还将涉及更多的景观美化工程,包括900米长的滨江公共空间和12000平方米的景观公园。其中将包括慢跑路、雕塑花园和一系列户外活动空间。
1000 Trees效果图,图片来源@heatherwick官网
这个酷炫的绿色梯状建筑,犹如传说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未建成就已红遍全球设计圈。
如今它也成为了打卡圣地,emmm~ 也真的很羡慕这附近的居民的说~
摄影@Qingyan Zhu
你一定很好奇,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告诉你吧,他就是由英国当今设计界的中流砥柱、英国著名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
Thomas Heatherwick
从世博会的种子教堂到纽约新地标景观Pier 55 人工岛, Thomas 的作品常常燃爆设计界~他也总以天马行空的作品与充满创造力的设计抓住世界各国人们的眼球。
这一次,Thomas 用一个“外来者”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化,用打造艺术品的“工匠精神”建造了这个令人感到惊艳的“空中花园”。
相信这个别具一格的建筑在建成和开放之后,势必又将为魔都增添几分撩人的“魔性”气息!
怎么样?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想去体验一番了?
你对这个建筑到底怎么看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0AdpG8BbDmBVZuPyc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