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璞故居 位于福建省莆田国欢镇黄霞村黄巷。回溯唐朝末年,桂州刺史黄岸辞官归闽,由南越海道经此,为避风浪而登陆,见这里“延福山山水之秀,遂定居此。”并把福州乌石山住地“黄巷”,作为这里的地名。黄岸子孙传至第五世,唐代黄巷出了大学者、名儒黄璞。黄璞,字德温,号雾居子,少时善诗,名重一时,藩镇间皆传颂之。唐禧宗乾符六年(879),黄巢兵夜过黄巷,经过黄璞之家门,知晓黄璞是大儒,感其名赫,命令部下“以儒者之家,不得惊动,灭炬而过。”可见读书人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文化魅力。黄璞故居于1987年6月,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璞故居始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清修。面阔5间,3进,单檐硬山造,抬梁结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单檐硬山造,抬梁结构。大门外一对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 黄璞号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
走进故居,只见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很有特色,虽历经千年,其上的雕刻依旧精美异常。厅堂里存放的钟鼎礼器,代表当时黄巷人的人生理想:学而优则仕,黄家的子孙似乎都是这份理想的坚定执行者。在黄璞故居大门前的一对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上书:"一门五学士、三代四傅师",讲的就是黄璞在唐乾宁初(894年),升任崇文阁校书郎后,他8个儿子中的次子仁渥,官教读太子正字;三子仁滔,官御史中丞;四子仁藻,官著作郎;七子仁渭,著作郎授馆职。四人与父同任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黄璞著有《雾居子集》和《闽川名士传》,《闽川名士传》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人物志。
莆阳黄巷才子扎堆。当地人说,因为黄巷山山势绕着黄璞故居呈人字形叉开,活像一册被翻开的书本,所以,这里的子弟格外善读书。这种说法隐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因为在黄巷生活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耳濡目染着这个世代书香之家的特有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千年古文化村,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代表了这古村落的历史,是这座古村落昨日的灵魂,今日的瑰宝。它让后世人们触摸到时光的根系,闻到岁月的鼻息,让后人去打开千年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