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于鄂豫皖苏区。
1930年中国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鄂豫皖苏区横空出世,在我们豫南新县重获新生,开始起飞作战的。
“列宁号”飞机首航飞往固始、潢川等地侦察敌情,空投了四、五十捆革命标语、传单,震动了豫南。1931年12月24日,“列宁号”在黄安城丢下两枚炸弹,正炸中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的指挥部,配合红四方面军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在中国革命史和空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为迎接国庆及中国空军70周年,
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决定在2019年8月25实施寻找“列宁号”的骑行活动计划,撩开“列宁号”的神秘面纱。
活动当天,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成员们积极响应和支持,早早地相聚博物馆广场。在列宁号展览馆合影留念,记录和见证这一时刻。
合影后兵分二路,揭秘小分队开始商讨具体路线计划,其他骑友都前往九龙潭情人谷。
揭秘小分队成员共有7人组成,小分队围绕“列宁”线索,在多数人的睡梦中开始踏上征程。
七里坪中心烈士陵园
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小分队一行骑行来到了七里坪中心烈士陵园。
长胜街
随后去了长胜街,这里蕴藏着一个个红色经典,传承历史革命故事,街中多处有“列宁”的痕迹。
“列宁小学”旧址
学习历史知识,感受革命气息。
然后小分队沿着红色教育旅游公路,直奔黄站。
风景是美丽的,路途是曲折的,经历第一次爆胎,也是寻找途中的一次考验。
克服爆胎困难,小分队继续朝黄站前行,在秋阳的映照下,伴随微风在公路车的带领下一路狂奔,终于到达菜子洼。
菜子洼-竹竿河滩
1930年2月,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在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由于汽油燃尽,迷失航向而迫降竹竿河滩上,飞机迫降后,被红军缴获了飞机,飞行员龙文光也同时被俘。
河滩现在还这么迷人,也难怪龙文光当年迷失方向。
“列宁号”的处女滩前留影
二位用自行车来体验当年“飞机降落”时的感觉。
看完列宁号诞生地之后,被故事感染的小分队不顾正午11点多的高阳,迫不及待的翻山穿洞前往列宁号转移的隐藏地卡房林家湾赶去。途中美景不断,赏心悦目。
小分队成员罗总 特长———多次骑过川藏线的老手
老陈 特点———方位感极强
小分队成员小邱 个性———萌和酷
军师 特点———智慧洒脱
谢老 特长———沉着干练
小李 特色———帅的爆胎
小刘 特点———动力十足
居畈村
短暂的休整后,小分队成员出发赶往“列宁号”隐藏、组装、起飞之地林家湾,现在的居畈村。
当地老者个个热情的为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成员指路,七十六岁的长者兴奋地告诉他们:当年飞机从湖北搬运到这里组装、起飞,投入战斗。
当年的“列宁号”修复、起飞,就是在这块河地,从这里飞向新集并投入战斗。
新集镇航空局旧址
看完起飞旧址,小分队从卡房开始骑向新集镇航空局旧址。
从起飞地旧址—居畈村,经过近4小时的拼搏,在夜幕降临之际,赶回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
从缴获、运输、组装、命名、起飞、退役,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的小分队一路探索追寻。170公里的路程,成员们虽疲惫,但收获满满。
“列宁号”是中国红军第一架飞机,意义非凡;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英雄辈出;我们是红城子孙,应当自强。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丰功伟绩;永远珍惜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我们拥有的平静生活。
(图文/新县自行车运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