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院:与新中国发展同向而行(中英文)

2019-11-01   一带一路报道

CREEGC: developing together with the New China

文:朱颖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铁二院相继勘察设计了一批长大干线铁路项目

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以新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使命,在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奋进的历史浪潮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历史性跨越。

从建国初期的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勇立潮头,再到新世纪的奋力担当,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一带一路” 倡议,中铁二院“唯物求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与新中国发展同向而行。当前,中铁二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新时代历史新方位,定位行业发展新坐标, 奋力开启具有中铁二院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

Together with the sea change of New China over the 70 years,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REEGC”)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s it grows together with New China in sync, CREEGC has forged ahead to make amazing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d historic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itself.

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 CREEGC struggled to get off the ground; during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has taken a pioneering rol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it has spared no efforts to shoulder responsibilities; amid China’s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spre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REEGC has always been pragmatic as a pioneer growing together with the New China. Currently, CREEGC is follow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t has defined a new positioning in the new era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eking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铁路建设技术人才奇缺。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铁路建设被摆上了新中国的议事日程。1950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成渝铁路作出了“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的重要决策。肩负着勘察设计成渝铁路的重任,中铁二院应运而生。从此,中铁二院与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形成了和谐的共振关系。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1952年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顺利通车。随后,以该线勘察设计者为主体的铁道部设计局西南设计分局正式组建,它便是中铁二院的前身。

1955年

中铁二院主持设计的黎湛铁路建成通车,中国南方从此多了一条通畅、高效的出海通道。

1957年

中铁二院主持设计的鹰厦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福建境内不通铁路的历史。

1958年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宝成铁路全线交付运营。承担该线勘察设计任务的中铁二院人,以汗水与智慧破解了“蜀道难”的千古困局。

1965年

中铁二院主持设计的川黔铁路交付运营,一条便捷的“西南大走廊”横空出世。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通车

“三线”建设时期,毛主席亲自指示:“成昆铁路一天不修通,我就一天睡不好觉,骑着毛驴也要到攀枝花去”。自20世纪50年代初即展开初步研究工作的成昆铁路,其整个勘察设计历程基本上就是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事业早期科技水平突破的最佳例证。为建设好成昆铁路,当时全院职工队伍由2000人增至8000人, 高峰时甚至达到1万人;地勘队由3个扩编至27个,还从地质部调来一个南江地质勘探队、一个北江水文地质大队,当时的中铁二院堪称世界最大的设计院。成昆铁路于1970年建成通车,中铁二院以全新设计成功突破筑路禁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杰作之一”。中铁二院“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于1985 年荣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成昆精神成为中铁二院和中国铁路人自主建设、发奋自强的精神图腾。

成昆铁路通车

成昆铁路美景

此后,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中铁二院相继勘察设计了一批长大干线铁路项目。立足大西南的中铁二院,用铁路建设踏破千年蜀道,改变了新中国铁路“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的企稳前行。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大西南、吹进了中铁二院。这一年,国家取消了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财政拨款,中铁二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成为首批勘察设计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之一。这期间,中铁二院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认清发展方向、走向市场,并以此为契机,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研究制定了“依托铁路、拓展专业、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的经营方针,开启了“敢为人先、大刀阔斧”的市场化经营改革探索之路。自此,中铁二院开始走出盆地,进军东南沿海,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市场,开发对外经营点,大力开拓市场。与此同时, 中铁二院人还用颇具发展战略的眼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开展西南铁路网的规划工作,并提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供地方、国家参考,为立项建设创造条件。

中铁二院人奋战在中国铁路建设的一线

在此段历史时期,中铁二院通过多年的市场拼搏和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当之无愧地承担了南昆、内昆、渝怀、广大、株六、宝成及湘渝二线等诸多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工作,一举奠定了其在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重要地位,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昆铁路,经过此前的精心准备和全面努力,中铁二院人获得了该线的勘察设计总体任务。南昆铁路超高的设计施工难度,再次为中铁二院提供了展示综合技术实力的舞台。南昆铁路所经地区的地质、地形条件极为险峻,可谓举世罕见,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西南艰险山区成功修建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早在1982年财务状况极为困难的时期,中铁二院人便不惜借钱以提前开展南昆铁路补勘和大能力方案优选工作,先后做出8个比选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最后才确定实施现行方案。面对如此艰难的工程,中铁二院凭借其在成昆铁路等重大干线设计过程中积累的雄厚技术实力,圆满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大能力南昆铁路干线成套技术”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最高奖)。

南昆铁路

1985 年,以铁路勘察设计起家的中铁二院又率先跨界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勘察设计了以成渝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全国首批高速公路,并在全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中率先取得了公路“四甲”资质。经过30余年的精心耕耘,中铁二院已经累计勘察设计了1800多公里高速公路和32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在中国公路勘察设计领域拥有了重要的话语权。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

1992 年,中铁二院主动迈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承接了当时工程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开创了国内轨道交通设计总体总包的生产组织模式。截至目前,中铁二院已在国内外30多个城市主持、参与了130余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项目。改革开放40多年来, 中铁二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展市场蓝海,始终勇立改革潮头。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便开始进行高速铁路技术攻关。但在中国高铁艰难起步阶段,高铁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为此,中铁二院人以“掌握世界高铁领先技术”为己任,立志要从建设高速铁路的“追赶者”变成“领跑者”。

成渝高铁

2004年,原铁道部决定建设遂渝铁路,其中的遂渝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将作为国内第一条成区段铺设的无砟轨道试验线,为我国客运专线大规模采用无砟轨道技术奠定基础。在各界或充满期许或夹带疑问的目光中,中铁二院果断地肩负起这一重任。为了尽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成套技术、积累成段铺设无砟轨道成套技术经验,中铁二院对遂渝无砟轨道的各种型式、结构尺寸、无砟道岔和桥隧路等线下关键技术及信号、轨道、电路等方面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在借鉴当时世界已有的一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铁二院人针对我国国情,在遂渝铁路建设中对无砟轨道关键技术进行了自主创新试验研究,并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该项目,我国在大跨桥铺设无砟轨道技术、信号与轨道接口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路基沉降控制技术、轨道结构、扣件、无砟道岔技术、无砟轨道测量与精调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遂渝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至此,中铁二院人一举打破了国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成区段建造无砟轨道的技术空白,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遂渝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应用中国无砟轨道技术的摇篮和发源地,“遂渝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也因此力夺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成高铁获全球FIDIC杰出工程项目奖

中铁二院先后向国家和人民献上了武广、郑西、福厦高铁以及遂渝、浙赣、胶济、成渝、渝利、贵广、西成、长昆、云桂、大瑞、成绵乐、成兰、成都至都江堰铁路等一大批代表当今铁路行业一流水平的勘察设计杰作。至此,中铁二院也完成了在中国铁路建设版图上的市场战略新布局,实现了由山区铁路、普速铁路向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拓展。截至目前,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高铁项目总里程达10000余公里,相关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球FIDIC杰出工程项目奖(渝利、贵广、西成),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各类重大奖项900多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000余项,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100多项,创办了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介绍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实用性学术期刊《高速铁路技术》,在高速铁路设计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顺境中,中铁二院居安思危、自我加压, 努力构建“路内、路外、海外”多极发力的产业格局。20世纪60 年代,中铁二院参与援建坦赞铁路项目,开启了海外项目的破冰之旅。此后,中铁二院经历了从国内具有海外工程贸易资质的企业手中承接项目的“借船出海”阶段,到与实力雄厚的中资企业合作的“搭船出海”阶段,再到如今可以完全独立运作海外项目的“造船出海”阶段。几十年间,中铁二院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已在全球设立了29 个海外分支机构,构建了立体化的海外经营格局,主导了亚、非、欧、南美等几大洲6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 余项海外项目,仅中铁二院设计合同就超过了百亿元,带动相关企业合同超千亿元。

2016年10月5日,中铁二院承担主要规划设计的非洲第一条跨境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中铁二院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发挥设计规划优势 ,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一带一路”铁路网总体规划、南方丝绸之路铁路通道规划、非洲大陆互联互通铁路骨架网规划和南美两洋铁路通道战略布局规划等4 项通道研究,先后为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数10 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成功运作了莫喀高铁、中老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美国西部快线、两洋通道、孟加拉铁路、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等一大批对中国铁路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大项目,奠定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先锋企业的地位。

中老铁路开工仪式

由中铁二院设计的东非第一条轻轨驶上非洲屋脊

同时,中铁二院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依托国际教育培训中心,邀请外国铁路官员到企业考察调研培训,乘坐中国高速铁路,直观体验中国高铁技术,已为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 余名交通领域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培养中国铁路的高级“粉丝”, 公司品牌在全球声名远扬。同时,中铁二院在国内首创《一带一路报道》,搭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信息文化交流平台。

中方人员手把手教埃方人员测量

我爱中国,我爱二院

斗转星移、时光更迭,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始,中铁二院人踏着改革创新的脚步,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征途中,用自己的脚步从西南腹地走向神州大地、迈向广袤世界,从未停歇,每一步都是一次改革,每一步都是一次创新,每一步都是用热血和青春铸就的中国梦想,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祖国的号召指向哪里,我们的大旗就插在哪里。诞生于火热年代的中铁二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没有忘记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的庄严承诺,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建设祖国、造福社会”为己任,以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为完善中国路网建设、助推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编辑:向雯

审核:彭纳

主编:邓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