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假如你家也有一个“问题孩子”

2019-08-03   阿珂在线

今天在微博不经意看到,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8天,已累计分账票房超过15亿,并且豆瓣评分达到8.7。正好又是周末,就约了好姐妹带着我们各自的熊孩子,直奔电影院,去探个究竟!

一 “魔童”出世

“哪吒闹海”、“莲花化身”都是多少年来在《封神榜》或者《西游记》里,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这样一个不再新鲜的人物设定在新电影里又会有什么突破呢?

怀着这样一种疑问,我们一行人在播映厅里安静下来,专注的看起来。

电影一开始就是陈塘关李靖、殷氏夫妇等待已怀孕三年之久的“孽胎”降生,这一点几乎和历史上有关哪吒的故事并无二致。不同的是,传统历史故事里的哪吒,本就是灵珠投胎,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做了大胆改编,由“灵珠”投胎,改编为“魔丸”转世。

这部电影,哪吒一出世,简直就是灾难。不仅横冲直撞,顽劣异常,哪吒的形象设计也一反传统的唇红齿白、莲藕似的胖胳膊胖腿、可爱又英武形象,而变成了“厌世脸,黑眼圈,小雀斑,大牙缝,声音沙哑”的“魔童”形象。

不管哪吒出世,是多么的丑,顽劣,毁屋砸墙,令人忧心忡忡,但依然是得到了母亲最本真的爱。当陈塘关村民都在大喊“打死妖孽”的时候,他的妈妈本能的用刚刚分娩的虚弱之驱护住儿子,任凭小哪吒咬破手指也只是宠溺的报之一笑。浓浓的母爱溢出屏幕,成为这部电影的第一个催泪点。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此处,正是母亲的温柔呵护,焕发出小哪吒“人之初,性本善”的一面,令观者对于这个“又丑又怪”的妖孽报有一丝期望。哪吒的父亲也一再向村民保证,定会看管哪吒不让他惹是生非,村民才勉强作罢。

二 “问题孩子”的童年

家里有这样一个混世魔王,他的爸爸妈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关”起来,尽量不要让他出来惹是生非。

在影片中,哪吒的父母从太乙真人的口中也得知孩子是“魔丸”转世,生性顽劣,凶猛暴戾。并且最悲剧的是,魔丸投胎后,也只有三年的寿命,届时 哪吒会遭遇“天雷劫”,被元始天尊收回性命。

即便如此,三年怀胎才生下哪吒的母亲,依然爱子如常,虽然将哪吒“囚禁”在家里,但是闲暇还是不忘陪哪吒“踢毽子”玩耍。

母亲去看哪吒时,哪吒吊儿郎当,还不停讽刺,说她“整日就知道降妖除魔,很少陪他”。做母亲的为了搏儿子开心,一边哄着儿子,一边强忍着哪吒的暴虐,蛮不讲理。明明体力不支,还要举重若轻“陪玩到底”。

这一幕让我觉得像极了,我家里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儿子。你说多了,他嫌烦,你说的不到位,他就装憨。还挑剔你,指责你。你忍着脾气决心做“五好妈妈”,他还讽刺你。为了这小祖宗,每天搞得自己哭笑不得,重点就是一定要压住脾气!就像下图,为了配得上孩子的成长,每个妈妈都在不停苦练,否则怎么带娃?

哪吒的父亲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也不惜千里迢迢去天庭求见太乙真人的师父。在求见无果的情况下,“小云云”给了一份换命符,也就是天雷劫来到时,李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儿子的生命。本电影中,哪吒的父亲满满的父爱,从哪吒出生到影片最后,都表现得深沉而坚毅,始终不放弃能够让哪吒变好的任何一个契机。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改编了以往李靖“父权主义”的形象。因为大家都知道,在传统哪吒故事里,李靖作为“老派思想”的代表,都是很不喜欢哪吒这个“妖孽怪胎”,从哪吒一出生就想一剑劈死,哪吒闹海后还把龙王的三太子剥皮抽筋,被龙王告上天庭时,李靖不但不保护哪吒,还迁怒于他,以致刚烈的哪吒自刎后“剔骨还父,割肉还母”……

新电影在人物设计上,使人更容易接受,更趋于人性化。“魔童”哪吒也是在父母浓浓的亲情里不断改变、竭力控制自己的魔力,并机智的去寻找改命的方法。

三 哪吒、敖丙——男版的七月与安生吗?

在以前的哪吒闹海版本,敖丙几乎就是一个反面形象,没有多少戏份,就被哪吒“剥皮抽筋”打死了。然而在新电影中,哪吒和敖丙的友谊,被人认为是小鱼儿与花无缺、七月与安生那样最完美同性CP 。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幼年时候离不开爸爸妈妈,更离不开一个有着共同爱好、共同理想的玩伴。越是“问题孩子”越渴望友谊,渴望知音。

影片中,哪吒带着原罪而来,想做善事却不被世人认可,别人说他是“妖孽”,他就做出妖孽的样子给世人看。敖丙,阴差阳错,由本属于哪吒的灵珠转世,生的眉清目秀,骨骼清奇,却一出生就背负沉重的家族抱负,郁郁寡欢。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不像以前每个家庭都有若干孩子,孩子们的课业也重了。平时上学,周末补课,使得孩子们的交友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能够有一个志趣相投、年纪相仿的好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嗨,是一件是多么开心的事。

哪吒、敖丙这两个孩子,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成了彼此唯一的“好朋友”。是难能可贵的真挚友谊、童心无欺!因为所有的“问题孩子”都最渴望温暖,渴望同伴!夕阳西下,两个孩子踢毽子的情景忍不住令人泪目!

四 太乙真人——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好老师

以往历史故事中太乙真人都是清瘦飘逸、眉如一字,唇若含丹的道人形象。本电影中太乙真人变身为一个超级胖子、满口川普,却也妙趣横生的喜剧人设。

哪吒的成长离不开太乙真人的关注,一点一滴的悉心调教。至最后哪吒和敖丙在经受天雷劫的时候,师父太乙真人不惜失掉几百年的修行,帮助哪吒和敖丙抵御天雷劫。最后终于保住哪吒和敖丙的魂魄不散,才有后来的重塑肉身。这一切都有太乙真人的功劳,太乙真人对爱徒哪吒有再造之恩,跟以往历史故事中的太乙真人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一点正说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一位明师的指引教导。特别是“问题孩子”,生性敏感,又桀骜不驯。如果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老师迂腐、执拗、缺乏爱心。甚至像前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陕西老师长期辱骂女同学,导致该同学自卑、恐惧、郁闷、难受、委屈、怀疑自己、厌恶自己、失去上进心、学习兴趣下降。那对孩子的成长简直是灾难性的,即便老师被调离工作岗位,对学生也会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遇到一位好的老师,就像千里马遇到伯乐。像太乙真人这样处处为弟子着想,不吝赐宝,也不吝传授绝学,更在弟子危难之时不惜用生命去守护,当是每一位学生梦寐以求的的好老师吧!

五 “问题孩子”最终要通过自省,完成“改命”的蜕变

在电影后半部分,陈塘关百姓看到敖丙头上的犄角,认定他就是龙人妖族,鄙视又不耻,激起敖丙的仇恨之心。申公豹适时挑拨,敖丙方寸大乱,决心要诛杀所有百姓包括哪吒一家。

在最后关头,哪吒回想父母、师父对他深沉的爱,保护陈塘关黎民百姓及家人的安危,令天生叛逆魔性的哪吒却油然生出绝世正义。

在与敖丙的打斗中,哪吒的火尖枪对准敖丙的眼睛,但是他却没有刺下去。当敖丙嘲笑哪吒无法摆脱“魔丸”的宿命之时,哪吒从胸腔低吼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并且刺激敖丙“你到底是不是灵珠,我一个魔丸都比你活得像个人样,你敢再怂些吗?”、“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电影的结尾是太乙真人的编后,他说“哪吒的命就是不认命”。在历史上,关于对“不认命,改命”有详细描写、有理有据的经典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了凡四训》。这本书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要义。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说明人的命运是可靠自己创造,而不是被命数所束缚。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

第三篇 积善之方 - 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与人相处,待人要谦虚,从中学习,自然便有进步。

在这部《了凡四训》中,作者表明人的命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要懦弱由天。这部书主要从“改过、积善、谦德”这几方面,反思自省,并付诸于行动。

哪吒一改戾气,保护百姓,感恩师长,收敛锋芒,也暗合训诫中的四点。从而,与命运抗争,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留得魂魄,才有机会成就后来传说中的战功赫赫、位列仙班的英雄美名,这是后话!

结 语

文豪贾平凹曾说过: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所谓命运,一半在天,一半在人,不认命,就是我们的命。

希望你别太晚才明白,所有曾经内心挣扎过的“问题孩子”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明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