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凌迟处死时候,场面何等壮观

2022-07-29     仲安筠

原标题:袁崇焕凌迟处死时候,场面何等壮观

袁崇焕不是被冤枉死的,判决给他的十大罪状,白纸黑字,历历可查。

而且,这十大罪状,全都可以根据史书记载他的行为、事迹中找到印证,无一处属虚构诬陷,辩无可辩。

所以说,袁崇焕下狱后,是老老实实认罪的——其实,他在杀毛文龙的当天,血渍未干,就上奏疏向崇祯请罪,自称:“谨根据事实奏闻,席藁待诛,静等皇上之斧钺、天下之评说。”

显而易见,身诛伏法,袁崇焕自己是早有所料的。

那么,临刑就死前,他心中更多想到的,应该是悔恨,而不是悲愤。

又或者,恐惧已经塞满了整个身心,既没有悔恨,也没有悲愤了。

毕竟,死亡,乃是人生至为恐怖之事。

而他即将面对的又是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太惨了。

话说回来,世界上虽然绝大多数人恐惧死亡,谈死色变,但也不能排除有视死如归的真英雄、真豪杰!

袁崇焕被下狱后,通敌叛国的罪行很快被确定,使得许多官员感到惊愕。面对袁崇焕即将被凌迟处死,祖大寿是辽东将领中替其求情最卖力的一人,愿以官阶赠荫换取袁崇焕的性命,但崇祯坚决拒绝。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年逾古稀的大学士成基命,跪谏崇祯“敌在城下,非他时比”,望皇上慎重处置,同样被崇祯所拒绝。大学士周延儒的力保请求也被拒绝,之后求情的御史罗万寿被削职下狱,平民程本直被处死。

在袁崇焕下狱的半年时间里,孙承宗的官衙门前,为袁崇焕鸣冤叫屈人络绎不绝。而此时的崇祯杀意已决,求情的朝臣均遭诘责,或被下狱,或遭贬谪,有些还被处死。

欺君之罪

崇祯继位后,十分欣赏袁崇焕才能,立即封他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面见崇祯时夸下海口“五年复辽”,并要求五年内要保障他的兵马钱粮。

而崇祯在朝廷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百分百满足了他的要求。但结果是不仅没复辽,还被清军兵临城下。所以其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

袁崇焕最终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和“市米盗资”等罪名而被判处“诏磔西市”。只得一面之词的京城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投敌叛国的叛徒,个个都对其恨之人骨。

据《石匮书》所载:“见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袁崇焕在临刑前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

另在《明史》也有记载,袁崇焕被凌迟的那天,在通往刑场的街道两边,聚集了近万名百姓。这些百姓并不是来为袁崇焕送行的,而是来吃“汉奸”袁崇焕的肉的。

贩卖军粮

袁崇焕私自贩卖军粮给蒙古,虽然他不是为了个人,但其行为不可取。其次,满蒙素来是一家,当时后金十分缺粮,蒙古得到粮食后有可能资助后金。

崇祯得到密报后,并没有降罪袁崇焕,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但袁崇焕却回复,此举有利于分化蒙满同盟。但结果据去后金刺探情报的探子回报,蒙古暗中把粮食都给了后金。

这相当于无形中资助了大明的敌人。就以上的几种情形在崇祯看来,确实不能不怀疑袁崇焕的用心。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当时天灾人祸,百姓家里都饿死人了,还得缴纳军粮抗击后金。

袁崇焕的肉被刽子手一刀刀的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人生生吃下。每人在吃之前先要大骂袁一声,然后才吃。没多久,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他“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在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既没有大声哀嚎,也没有喊冤鸣屈。面对这些疯狂愤怒不明真相的群众,袁崇焕只能默默承受。整个过程,史料中记载并不是很多,后来许多的传奇情节都是后世演义而来的。

还有袁崇焕被判处3543刀,有不少的人认为袁崇焕是被割了这么多刀。这个说法还有待商议,毕竟能挨过一千刀的犯人并不多。袁崇焕被处死后,弃尸于市,其部下佘姓义士偷偷为其进行了收尸。

而袁崇焕却私卖粮食,还到了仇人的手里,老百姓可不会去体谅袁崇焕的难处,再说袁崇焕也解释不清这件事,所以当时老百姓该有多恨袁崇焕,凌迟时吃他的肉也就很正常了。

袁崇焕凌迟时的表现

袁崇焕在行刑前很平静,并在刑场念了一首十分感人的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袁崇焕至死仍心系辽东,心系大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爱国热情也值得后人歌颂。

总之,袁崇焕的死虽说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但其引起的结果却是极其严重的。不仅打击了前方将士的心,更是堵死了满、明的议和之路,也让大明失去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f161731a760f6e44ea909a1e9d7d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