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很早的时候就致力于开发喷火坦克,二战后T-54/55主战坦克逐渐发展成熟,以此坦克为载具安装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也在持续发展中,发展经历从481工程到483工程,其中比较成功的应当属夹在中间482工程,而比较传奇的则应当属最后的483工程。
483工程
其实整个发展过程和不断升级的火焰喷射器有直接关系,在研制481工程时,坦克在主炮右侧安装了一门ATO-42或ATO-49火焰喷射器,ATO-49采用压缩空气喷射,安装烟火式点火系统,最大喷射距离曾达到160米。
不过481工程有很多缺陷,例如燃料储存少,只能允许16次喷射,需要改动电气系统为气瓶充气,安装相应的灭火系统等等。相比之下482工程就要进步得多了,它安装的是ATO-200喷火器。
481工程
该喷火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采用压缩空气喷射,而是采用发射药筒喷射,通过击发类似于空包弹的弹药获得喷射所需的气压,结构更加简单,尺寸也缩小不少,新的喷火器具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只需要对准目标按下开关即可喷射。
ATO-200的喷射次数只有12次,虽然看起来变弱了,但是它一次可以喷射35升燃料,最大喷射距离达到200米,通过提高单次的射击质量来满足作战需求,更重要的是坦克保留了主炮,火焰喷射器只是辅助作用。482工程后来进行了批量生产,产量约为830辆,也就是TO-55喷火坦克。
TO-55
在482工程的基础上,设计师看到了进一步提高火焰喷射器作战距离和喷射量的希望,于是一个略微极端的思路出现了,那就是设计建造一辆以火焰喷射器为主武器的喷火坦克,这就是483工程。
新的OM-250型火焰喷射器有望以100米每秒的速度,将100升燃料喷射到270米的距离外,如此便具备担任坦克主武器的潜力。
483工程
483工程在1957年开始研制,本体是一辆T-54中型坦克,在原本炮塔主炮的位置安装了火焰喷口,并有一个圆筒结构包裹,看起来就像锯短的炮管。在炮塔内部右侧安装了一个1600升容量的燃料储存罐,它安装在减震设备上,随炮塔一起旋转。
喷射器有一套气缸设备,当点燃发射药筒的时候,气缸内的活塞快速运动,从而产生燃料喷射所需的力量,喷射的燃料被烟火点火系统点燃。与发动机空气启动系统相连的是喷射器的空气系统,它们通过同样的方式补充压缩空气,这里的空气并不用于发射,而是用于将燃料从储存罐中推动到发射器的气缸中,并且在完成一次发射后压缩空气还能净化相关的管线。
483工程
喷射器安装在火炮耳轴上可进行俯仰,水平移动则和炮塔一起运动,炮塔采用电动旋转,也有手动备份。
OM-250火焰喷射器确实可以达到100米每秒的喷射速度,通过强化喷射器将喷射距离增加到了250米,每分钟能够喷射5次,燃料燃烧温度可达1000℃。
483工程
在设计阶段预计给坦克炮塔内安装一挺7.62毫米机枪,在炮塔的两侧各安装16枚57毫米火箭弹,这些配置在原型车上都没有体现出来。
483工程
483工程相比于T-54坦克主要是改变了它的武器系统,设计师尝试将火焰喷射器作为主武器使用,这种思路和二战期间一些改装喷火坦克差不多,它可以伴随装甲部队作战,不过火焰喷射器有它自身的缺陷,例如射程不足、射击次数不够等,苏联在1961年停止了这个项目,在军队中保留了TO-55喷火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