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机在边境坠毁!仅有一人活命,传闻机上有“放射物质”
文/赤原
细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明星产品”,AV-8B“鹞式”、V-22“鱼鹰”以及“崭新出厂”的垂直起降五代机F-35B早已耳熟能详。若是说这些武器中谁的安全性最不稳定,那必然当“鱼鹰”莫属了。
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等媒体的最新报道, 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架V-22B型倾转旋翼运输机在美国加州格拉米斯附近坠毁,坠毁地点距离美墨边境的距离并不远。有报道称,当时飞机上载有“放射性核物质”,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此次“鱼鹰”坠落现场)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 当时飞机上包括飞行员在内共有5人,有4人在坠毁后当场死亡,只有一人活命。但美国国防部声称,当时飞机上并没有外界流传的所谓“放射性核物质”,并且具体的伤亡数字五角大楼也并不清楚,因此无法证实这一伤亡情况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尤马基地的发言人瓦尼尔也表示,坠毁的飞机上并没有“放射性核物质”,具体的情况要等调查结果得出之后才会向外界公布。尽管美国方面极力否认相关传言的真实性,但由于并未放出其他准确的消息,现在的情况依然是“流言满天飞”。
(V-22“鱼鹰”)
事实上,这并不是“鱼鹰”第一次“折戟沉沙”了。今年3月份,北约军队在挪威北部军演时,一架“鱼鹰”就曾在演习中坠毁,机上4名人员当场死亡。自“鱼鹰”问世以来的二十余年中,因意外坠毁的“鱼鹰”至少在10架以上,遇难的人则至少有46人,而且这还只是保守的计算。
(坠毁的“鱼鹰”)
早在2000年服役前夕的试飞阶段,“鱼鹰”的五架原型机就有三架坠毁,种种迹象表明,该机型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但美国军方还是决定让其强行“上马”。在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鱼鹰”便再次坠毁,机上乘员全部遇难,当时美国国防部便决定该机型的投产计划无限期延迟。
到了2002年,考虑到美国海军陆战队急需此类机型,美国国防部决定重启“鱼鹰”的飞行测试。最终在2006年,作为“早产儿”的V-22倾转旋翼运输机成功入列美国海军陆战队。尽管其故障率极高,但考虑到它优越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以及它在美军两栖作战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军并没有让其强行退役的打算。
(“鱼鹰”正在吊装M-777型榴弹炮)
V-22是一种同时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和垂直起降能力的运输机,其载重能力更是碾压一众美国现役的直升机,包括同样“威名远扬”的CH-46“支奴干”重型直升机。不仅如此,鱼鹰的战场适应能力也极佳。在战场上,鱼鹰只需要简易的停机坪就可完成起降,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能够执行投送作战单位的任务,因此深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青睐。
(“鱼鹰”在“大象漫步”)
早在“鱼鹰”的设计阶段,为了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波音公司和贝尔公司就曾不止一次的“推倒重来”,屡次大改设计方案,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先天不足”的本质属性。根据美国国防部当年发布的相关调查报告,为了节约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美国军方强行将该机型原本应该进行的103项飞行测试压缩到49项。在仅剩的49项测试中,“鱼鹰”也仅通过了33项。
(坠入海中的“鱼鹰”)
在已经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又没有后天的补救和完善,“鱼鹰”的悲惨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是在用士兵的生命来测试“鱼鹰”,并且这些用生命测出的故障,美国也并不打算对其进行修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鱼鹰”依然会继续吞噬美军士兵的生命,直至其彻底淡出美军现役舞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