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应远离体育界!谁拿金牌都是为国争光,粉丝多就商业强?

2024-08-05     照理说事

陈梦和孙颖莎,无论谁拿冠军,我们中国老百姓都开心。尤其是我们更开心的是,金银两块牌子都在我们手里。但是,当然对于运动员本人来讲,我们也清楚,奥运会4年才有一届,谁不希望自己能站在风光无限的金牌领奖台上?而一旦没有拿到金牌,只拿到银牌,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甚至有点不服气,这也很正常。但是没关系啊,这届不行,我们下届再战。

但是呢,本届奥运会,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比如说,有一些观众,为什么在自己的偶像没夺冠的时候,就对同为中国队的队员表达了一些不满呢?难道我们的饭圈文化,还要侵袭到我们的体育界吗?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我们在追星这个问题上,如果你是娱乐圈的星,你怎么追我们都理解,可是体育界的这个星,咱真不能这么追。我们要追就应当追中国整个代表队,我们要追就要追整个的中国人,而不是某一个你所喜爱的明星。

而另一方面呢,也有很多人说,为什么这次这个事闹得这么大?哎,这后面是不是有很多的商业意义?比如说孙颖莎的粉丝更多啊,有更多的人喜欢她,所以呢,如果孙颖莎夺冠,那么自然相关的很多企业可能获利更大。毕竟夺得冠军之后呢,你这个声量更大,流量更大,注意力更多,粉丝也会更疯狂地买厂家推的各种各样商品。

比如说,伊利不就犯了个错误吗?明明孙颖莎拿的是银牌,结果呢,伊利的工作人员把她获得金牌这个物料啊,不小心给放出来了。我们当然理解啊,很多广告公司为了抢这个时效性,一定要把很多物料提前做出来的。伊利可能已经做了孙颖莎夺金这个物料,只等着孙颖莎一夺金马上放出来,然后来个普天同庆,继而大把的孙颖莎粉丝也会去买这个企业的产品。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而相关工作人员又犯了个小小的错误。这个问题不大,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引发我们很多人思考。

就是同为奥运冠军,为什么有的人流量大,有的人流量小?咱们一年奥运会怎么的拿几十块金牌,但确实都是拿金牌的选手。我们经常会说,“哎呀,这块金牌是史上分量最重的”,“哎呀,这块金牌是最难能可贵的”。可是我真想说,每一块金牌啊,都蕴含着运动员的努力和汗水,每一块金牌啊,都来之不易。不能说这个项目是我们的优势项目,所以我们拿几块金牌就是轻而易举的,它就不重要;也不能说那个项目我们实现了0的突破,那一块金牌就更重。同样是两块金牌,你非要说这个就比那个更为重要吗?同样都是我们的运动员,你非要说她比她的商业价值就更高吗?我觉得如果强要分彼此的话,那真就失去了我们奥运的意义了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db1609fa76d7ad5cdac314ce06c15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