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伽美什》象征的深层结构和思维特色,以及艺术风格特色

2024-05-05     三目史官

原标题:《吉尔伽美什》象征的深层结构和思维特色,以及艺术风格特色

引言

叶舒宪先生指出过:这部史诗是一个象征的整体。对史诗的原型结构以及象征性的理解,是把握史诗的人物、情节、思想内涵的前提性线索。因为,实质上以太阳运行为线索的深层结构决定了以吉尔伽美什历险为线索的表层结构的叙述。

在叙述层次上显得复杂

矛盾的史诗主人公的性格与形象,在象征层次上却是可以获得较为圆满的诠释的:吉尔伽美什作为太阳神的化身,兼具益于人类和危害人类二重性。在自然界,太阳既恩浴着万物,但也造成干旱。不过,总的来说,太阳对于人类利大于弊,益大于害。远古巴比伦人的原始神话思维将这种与太阳神有关的象征意义具象化,形成了史诗叙述层次中性格有二重性、形象似乎也不甚统一的英雄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由于上述原因,在整部史诗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对英雄主人公诛杀杉妖、消灭天牛、有益于民的事迹的描绘。

叶舒宪先生说:正如史诗所写,吉尔伽美什“修筑起拥有环城的乌鲁克的城墙,/圣埃安那神苑的宝库也无非这样;/瞧那外壁吧,铜一般光亮;/瞧那内壁吧,任啥也比它不上。/跨进那门槛瞧瞧吧,是那么古色古香;/到那伊什妲尔居住的埃安那瞧瞧,/它无与伦比,任凭后代的哪家帝王!”他修建了作为城邦文明的标记和荣耀的乌鲁克城的城墙,代表着已发展到城邦国家水平的高层文化。

与此相对,恩启都则代表着尚处于蒙昧状态的游牧部落的文化。他一身好象家畜之神苏母堪似的衣着,似乎与游牧民族的保护神有对应关系。“他为猎取狮子,/拿起了兵器。/他为饲羊人夜里能够安睡,/他曾捉了狼,/还把狮子猎取,/那些牧者的头领,才得躺躺歇息。/恩启都是他们的守护人”。代表着城邦文明的吉尔伽美什与代表着游牧文化的恩启都的决斗以及和解,正好象征着苏麦尔人的城邦文明与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的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融合。

在历史上,不发达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曾先后取代了苏麦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霸权地位。不过,从整部人类史来看,不发达民族在地盘方面虽然是胜利者,然而在文化上却是被征服者。而发达民族在地盘方面尽管成了被征服者,但是在文化方面却是征服者。由于后起的不发达民族和先兴的发达民族各据优势,胜负相互抵消,因而逐渐走向和解、互补、同化之路。

具体地说,后起的不发达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虽然在军事上控制了两河流域地区,但是,却被先进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征服,并且被之同化。从这一视角看,史诗中的一个疑点也不言自明了。为什么恩启都本来是作为吉尔伽美什的死对头而产生的,而结果却因各据优势握手言和了?原因就是史诗中的这个情节与上述的历史常例有着对应关系。从神话一-原型批评看,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两位英雄之间纯朴真诚的生死友谊,是一种超越时空、种族与阶层的原型。

它在后世文学中不断地重复、衍生与变异着,不管人们主观上意识到与否。这种人类基本文化形态中的心理情结,在《荷马史诗》的阿基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堂·吉诃德》的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白鲸》的以实玛利与魁魁格、《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哈克贝利·费恩与吉姆等著名文学形象身上都可以体验到,“我们世世代代都在演示难以思议的神话”。简而言之,神话与史诗之中的象征,是人类最初的心理积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特殊显现方式,是触动世世代代人们心弦的艺术之键。以神话思维为基点的象征不仅构成这部原始史诗的深层结构,而且还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史诗风格特色荟萃

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除了象征的深层结构和思维特色外,还有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值得称道的艺术风格特色。

第一,富于原始情调的写实与神奇相交融的描写手法。史诗以人间现实为基础,又与充满想象的神话世界紧密相结合,诗笔漫卷纵横,忽而是神奇缥缈的天上,忽而是黯淡阴森的地府,忽而是毒焰迷漫的杉树山林,忽而是宁静优美的原野牧地。在这个广袤奇谲的艺术天地里,活跃着人间的君王、神妓、牧人、船夫、酒馆老板以及超自然的天神、妖魔、天牛,还有半人半神的英雄等。而且人性与神性往往交织在一起,人有神的品性,神有人的情欲,具有浪漫神奇的色彩,飘溢着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尚未完全开化的童心气息。一部虽然幼稚粗糙但却有声有色的诗剧就这样展开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们获得原始粗犷的美的享受。

第二,浓烈醇厚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的韵味。史诗在漫长岁月里口耳相传,先由民间艺人演唱,以后逐渐定型,才由文人学士写定,故此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特色。全诗风格古朴,语句通俗,适当地运用了联想、象征、夸张、梦幻、排比、反复、对话等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加强艺术效果。又如史诗写因天神降灾,恩启都重病不起而溘然长逝之时,吉尔伽美什面对挚友的遗体,哀恸欲绝、痛哭呼号。

史诗中悲壮感人的场面在艺术特色上是较为典型的:首先是人物强烈的动作性内含着其深沉的心灵痛苦,可感性强,情节并不因大量的修辞性比喻的插入而显得停滞。其次,富于生活气息,的比喻也令人注目,将吉尔伽美什痛哭哀号的样子喻为悲啼的妇女,将吉尔伽美什哭吊亡友的呼号喻为被夺走子狮的母狮的高声吼叫,十分具体生动。将挚友的死亡形容为睡眠而发出质问,非常熨贴,一方面折射出吉尔伽美什祈求希望挚友是睡非死的复杂痛苦的心理,另方面又仿佛是实写,真切地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对于死亡的不解与迷惑。

以上所列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在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上造成了奇妙的阅读效果。史诗中还有不少优美抒情的描写与精彩动人的场面。如诛杀芬巴巴以后,女神伊什妲尔爱慕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气概,她含情脉脉地对吉尔伽美什许愿这里,艺术上优美的描写抒情清新和谐,充满了联想、拟人、夸张、反复、对仗等修辞技巧和优美的诗歌意象,即使置之于世界情歌杰作中亦不逊色。不过,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女神伊什妲尔的形象却无法恭维。这位女神水性杨花,与她结合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部原始史诗对女神形象的描绘是颇有意义的,伊什妲尔不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倒象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这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色,在后来古希腊神话史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女神吉尔伽美什无愧他的英雄本色,他不但不受女神花言巧语的引诱,而且还用富有艺术技巧的一连串排比和比喻,有力地揭露伊什妲尔的淫邪嘴脸。这些排比诗行,有如大河泻洪,气势磅礴,所用的直喻也形象生动,艺术感染力很强烈。仅从以上数段引诗,就足以领略到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富于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的独特韵味。

《吉尔伽美什》之中的原型母题以“英雄历险”与“圣爱”两项最有价值,也最具影响力。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之间的生死情谊以及这一母题在后世文学之中的再现,前面已有较细致的阐述,这种人类心理情结中的“纯洁的男性爱”性质上属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范畴。在“英雄历险”这个原型母题中,吉尔伽美什不仅在精神实质上与赫拉克勒斯、贝奥武甫、后羿、奥德赛等神话史诗英雄同出一脉,而且在这个母题绵延而成的文学传统中也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结语

《吉尔伽美什》这部人类最古老的英雄叙事诗经过古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播,以各种不同的译本、改写本在西亚地区广泛流传,对东西方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希伯来人的《圣经》、古印度的造型艺术、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歌德的《浮士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艾略特的《荒原》及法朗。士等人的创作中,似乎都可以找到这种影响的痕迹。《吉尔伽美什》来自于民间口头说唱文学,是世界文库中古老而璀璨的罕世瑰宝,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学影响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c7a9264a3f31965b105a7082c53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