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始祖”不是钟繇,也不是王羲之,而是秦始皇的“宠臣”

2023-09-20   书法网

原标题:中国书法“始祖”不是钟繇,也不是王羲之,而是秦始皇的“宠臣”

中国书法“始祖”不是钟繇,也不是王羲之,而是秦始皇的“宠臣”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王羲之就是中国书法“第一人”,因为他娟秀流美的笔法,赋予点画生命力跟流动性,让秦汉书法的实用性,衍生出了艺术性,逐渐被更多人接纳,彻底激活了书法发展,就连唐、宋、明、清,甚至到了现代,依然还有人在他的风韵中探索,逐步找到创新方向。

不过王羲之能有这样的创造性,跟钟繇、张芝等前人的创造也有关,例如钟繇将隶书与章草结合,加入优美姿态,初步建立质朴方正的楷书,而张芝则是将独立古拙的章草变法,写出连绵婉转的今草,因此在书坛中也有人认为,张芝、钟繇是“书法祖师”,其实中国书法真正的“始祖”,不是王羲之。

也是不是钟繇、张芝,而是秦始皇的“宠臣”李斯,李斯的一生十分传奇,他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家中生活较为贫苦,于是他发奋读书,励志在官场干出一番事业,最初只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官,一直没得到重用,心中沮丧又困惑,终于有一日他看见肥硕的大老鼠,才恍然大悟。

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包装”自己,他毅然辞去官职,开始在各国游学,并拜入荀子门下,跟着他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培养辩论、演讲的能力,强化撰写文章的水平,要善于引经据典,捋清逻辑思维,还从中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同时李斯还结识了出身韩国王室的韩非,见识到眼界开阔的重要性。

最终李斯在学成后,经过多重考虑,来到秦国,成为吕不韦的门客,并逐渐得到赏识跟重视,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王宫当差,通过计谋与手段,帮助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天下,成为他的“宠臣”,并建立了一系列的集中管理制度,就拿书法来看,每个国家使用的字体差异较大,对于文化发展有所阻滞。

当时诸国多用大篆体,这种书体结构复杂,笔画还带有象形字的韵味,书写起来艰难又缓慢,于是他将大篆的结构缩小删减,形成了全国统一使用的秦篆,后来又将篆书弯曲回环的结构,进一步变为平直简洁,推行出汉代盛行的隶书,让更多人看到书法的实用性,并开始了解书法,鼓励了后人的创新改造。

可以说李斯为书法走上艺术道路,打下了第一层根基,而这一层根基最为重要,要是没有他的简化跟创造,后来可能都不存在钟繇写出的楷书,跟不用说“书圣”王羲之了,那么李斯本人的书法水平怎样呢?从他的《琅琊刻石》来看,其字圆转浑厚,结构工整稳健、修长端丽,点画带有几分丰腴凝重之美。

给人典雅雍容之感,还有淳朴高古的气质,犹如巍峨的山峰矗立眼前,但又不会显的板滞,在严谨规范中,还带有细微的玲珑流动之感,所以在欣赏这件作品时,不能因为古典之气,而确定它是一成不变的,其行笔节奏上带有几分起伏感,曾被杨守敬评价曰:“赢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您对李斯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