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这个行业里,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让人们只认角色,却叫不上她们的名字。
张晶晶就是其中之一。
她出演许多经典剧,所塑造的角色,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阳门下》里,她出演敢爱敢恨的蔡晓丽;《康熙王朝》中,她扮演红玉;《走西口》里的翠翠,这些无一不是经典角色。
她是一个特别的演员,为了演好戏,她勇于去拼。
拍戏的时候,还要到医院照顾身患病症的母亲。
她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动……
一
张晶晶五岁那年,命运发生改变,她和体育结缘。
家里人听说吉林省体操队来通化招人,就把她带了去。
可爱的小姑娘吸引了场上的一个教练,她也因此被选中。
没过几天,就带到集安训练基地练体操。
至于是怎么被人选中的,年幼的张晶晶也是一头雾水。
爸爸妈妈把她送上车后,往后她的童年记忆,就是压腿、劈叉。
苦练半年后,少儿地方体操队来选人。
由于训练刻苦,各个方面比较突出,她又进入地方体操队,到北京去接受训练。
个子高也有烦恼。体操队想要个子偏小的孩子,可是那个时候的张晶晶,要比同龄的孩子高出半个头。
她为了能留下来,就天天去练倒立,饮食上也极为控制。
本来训练就非常累人,再加上节食,张晶晶就觉得金星乱冒,眼花头晕。
即便这样,她的个子还是噌噌地长,她十分羡慕那些个子偏小的运动员。
所以,张晶晶委屈自卑,练完功后就躲在墙角偷偷抹泪。
妈妈得知此事后,就把她带回老家,不让她练体操。
虽说没能成为职业的运动员,但是这期间的训练,为日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这是花多少钱买不到的东西。
回到老家后,妈妈送她到南方上小学。
家里人考虑,孩子是北方人,让她到南方去,能接触到不一样的东西。
表演出色的她,还在读高中时,成了电视纪录片《踏着英雄的足迹》的主持人。
没有任何经验的张晶晶,竟然没有怯场。
这正是这一次的优秀表现,帮她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
1996年,她再次和艺术亲密接触,国外电影《杨贵妃》的导演到我们来选杨贵妃的扮演者。
恰巧一个副导演看到了她的照片。嗯,这个小姑娘不错嘛。
就这样,张晶晶随着剧组远赴国外,而她也顺利出演了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
凭借该部影片,张晶晶还获得了国外电影的新秀奖。
太梦幻了,张晶晶简直不敢相信。
从那个时候起,她便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翌年,张晶晶打算考吉林艺术学院。
毕竟除了练过体操,还喜欢画画,弹琴。如今又演了电影,对表演十分有自信。
说来也巧,那一年的吉林艺术学院不招生。好在北京和上海有招生。
于是,她决定去上海考,考场设在大连。
在出发之前,她和妈妈说:妈,我去考试,你还不放心?
意思是让妈妈放心,自己一定会考上的。
那个时候大连不是第一考区,但却是第一个招生的地方。
考完之后,张晶晶寻思,反正也是考,北京那个也去吧,双保险。
到了北京,考完了试,就碰到了齐士龙老师。
这位老人家慈眉善目。等所有的考生考完试之后,他和每个学生谈话。
齐老师和张晶晶说:你考完之后,文化课要是不好,也一定要告诉我,我特招你。
或许齐士龙老师,已经发现张晶晶过人的表演天赋。
最后,她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二
到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张晶晶是“大姐”在类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她是上文化课最认真的学生,专业课老师要求学生非常严,大家的精力都不够用,文化课的大部分时间,就在休息中度过。
还有调皮的男生就逃学,不去上课。
大学上得是公众课,几个大系的人在一个班上。
老师也看不出来少多少个同学,点名答到,这是最好的“查人”的方式。
老师一点别的学生的名字,张晶晶就喊到。点女生,她喊到,点到男生,她还是点到。
偏偏不巧,那天班里就三个人,老师发现这件事后,将她好个批评。
不仅如此,大学里的班费,基本上由张晶晶和李解贡献。这个李解的名字,大家看上去十分陌生,其实他是电视版《笑傲江湖》林平之的扮演者。
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张晶晶才终于碰到好的作品。
历史大戏,可遇而不可求。
导演希望她来演,还到学校帮她争取。
张晶晶从来没有演过戏,也不知道要多少钱。
当时大学一学期的学费是6000块,在那部戏里,她只有四集的戏份,演完之后,刚好交学费。
用张晶晶的话来说,她自己很幸运,毕竟之前没有什么丰富的演戏经验,零基础上手,难度可想而知。
进了剧组之后,什么位置,机位,都不懂。适应一会后,才终于有点心得。
导演陈家林还夸张晶晶很有天分,陈道明也不吝去教。
这部剧正是《康熙王朝》。陈道明对她说道:你是不是新来的演员呀?
张晶晶说:嗯,是的。她又说道:陈老师,我刚看你刚才那段戏特别好,像我这种不懂的,有时候会紧张,你给指导指导。
演完了之后,陈道明说:不错,不错啊。
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张晶晶所扮演的红玉出场多次,其实只拍了四集,是后期剪辑,所以才有很多集。
之后,张晶晶又接演了《德龄公主》。
那个时候,她将要大学毕业,老师让她们去跑组。
什么是跑组,张晶晶并不知道,于是,就问别人。
有个好心的人说,学这个专业,不是离北京电影制片厂近吗?去看一看。
张晶晶心想,去“北厂”能碰到导演吗?她十分好奇。
结果第二天剧组打电话到学校,听说97班有个叫张晶晶的,请你通知她一声,到我这里来。
第二天,张晶晶就赴往剧组
当时觉得,有个角色就行。导演却说:“你演德龄公主”。
张晶晶问:“那这个戏叫什么”?
导演回答之后,她有点懵,那我演什么?
导演说:你演德龄。
张晶晶不敢相信,啊,我演戏名吗?后来才明白,导演让她演女主角。
但是,折磨人的事,从这个时候便开始了。
三
A4纸,厚厚的五本。
一整本是外语的,还有4本是宫廷的,这些都是台词。
那一本外语,并不是一国语言,而是四国,加上中文,便是五国语言。
张晶晶有些胆怯,她穿着旗鞋,有些站不稳。
导演还找来不认识的人来检测,听得懂就算通过,听不懂就重新拍,还请来外国人来听。
张晶晶住的房间里,墙上挂满了A4纸。
背熟了之后,才能休息。
进剧组之前,张晶晶还挺珠圆玉润,可是越拍越瘦。
刚进剧组那会,导演说先拍三天找一找状态。
结果第一天,就在水里拍。收腰,大袍子的衣服,让张晶晶往下沉。
导演在岸上说:露出脸来。
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张晶晶疯狂地背台词。
有一天拍戏,实在是太累了,因为每天只睡一到两个小时,就是铁打的人也禁不住这样的折腾。
她和剧中李连英的扮演者聊天,说词都背混了。
那个演员笑着说:你不累谁累啊,她叫德龄公主,不叫李连英传啊。
拍到中后期的时候,张晶晶的母亲的病症已经恶化,她没有告诉剧组里的任何人。
拍摄的时候很辛苦,旗头压的脑袋不过血,还压出来一个坑,她找来毛巾,热敷一下。
在热敷的时候,也没忘背台词。
当一切处理完事之后,无论到几点,她都会到妈妈住的医院,向护士问妈妈的情况。
有些时候,夜早已深了,她的妈妈已经睡着,她就留下字条后再回去。
拍摄完《德龄公主》后,她的妈妈去上海换肝。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张晶晶要照顾母亲。
为了方便看病,她还举家搬到上海。
听说这里有一个胆肝医院,而且还有个知名的医生,所以接过来医治。
刚到上海的时候,根本没有落脚之地,就连一块抹布都要去买。
肝移植完了,医生给个菜谱。上面写着,第一天吃什么,第二天吃什么……
但是她的妈妈反应很强烈,吃完之后就吐。
为了能让妈妈有个好胃口,张晶晶还在菜的颜色上下功夫。一年一年做下来,每天会换不同的菜。
突然有一天,她的母亲想去看花,她们偷偷地和护士长请假。
护士长说:早点回来。由于长期住院,所以张晶晶的妈妈和护士的联系很好。
张晶晶陪妈妈来到颐和园,在颐和园的小船上,两个人欣赏着美景。
那天,正刮着风,下着大雨,但是她的妈妈特别开心。
出来的时候,她拎着鞋子,光着脚。
看到眼前的一幕,张晶晶有了疑问,她说:妈妈为什么要脱鞋啊?
妈妈说:这双鞋很贵的,是你给我买的,我舍不得穿。
听到这样的话,张晶晶感动出来,她说道:妈妈,等你出院后,我再重新给您买,您一定不能摔倒。
后来,张晶晶考上地方话剧院,可是却没有来得及报到。
她见到院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假。
希望院长能帮忙,延期报到。
还说道:等我以后回来了,你让我干嘛,我干嘛。
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之后,张晶晶回到话剧院。
那个时候,话剧院正准备拍戏,想让她来演女一号。
拍摄的地点在东北黑河,零下四十多度。为了报恩,她没有谈价钱。
这部《大院子女》拍了七个多月,彼时她的母亲正在透析。
没过多久,她的妈妈需要换肾。
刚开始的时候,老人不愿意治,她说最后都会走的。
但是后来她的妈妈说道:我要给生命一次机会,如果我一下子走了,你可能没有缓冲。
那段日子,张晶晶没有拍戏,而是选择暂时息影来陪伴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事情,张晶晶不希望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她是一个孝顺的女人。
2007年,她的母亲因病离去。
但是此前张晶晶一直在陪着母亲,并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
荧屏之上,她是演技精湛的好演员;生活里,她是懂事孝顺的好女儿。
她出演的角色,总是让人过目不忘。
这就是演员张晶晶的故事。真实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