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杜甫》让我们认识“另一位杜甫”

2023-12-22     竹莺说事

原标题:《游侠杜甫》让我们认识“另一位杜甫”

李沚

从识字读诗起,心中就形成诗圣杜甫形象,但最终趋同为一个清瘦、苍老、忧虑的背影……我们对于杜甫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这样一个脸谱化的形象上。当看到作家彭志强的长篇非虚构新作《游侠杜甫》时,我是有些诧异的,在我们印象中,游侠总是与洒脱、放荡不羁连在一起,把诗仙李白视作游侠我能理解,可杜甫怎么会与游侠连在一起?作者还要用30多万字去还原作为游侠的杜甫形象!正是这份好奇驱使我两天就读完了这部杜甫新传。

《游侠杜甫》,回望的是杜甫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单看书名就可推测这是杜甫的快意人生,那时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他还年轻到不急于入仕,第一次科考落第还不会影响他心情,他还可以过上游侠般的生活。

2012年正月初一,当作家彭志强在杜甫草堂阅读《杜诗全集今注》时,突然发现这天正是杜甫生日,这个巧合让他萌发了追寻杜甫足迹的念头,为此他认真准备了五年,才敢在2016年秋天带上《杜甫诗全集》和冯至的《杜甫传》出发,从此踏上执着的“寻杜”之路。他用三年业余时间走遍杜甫到过的所有地方,再用三年创作完成《游侠杜甫》,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象。

用一位现代诗人的脚步去丈量一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与众多杜甫传记相比,这是《游侠杜甫》的特别之处。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讲述过程中,常常闪现在现场,以怀古的形式,实现了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既见前世又见今生,在穿越的时空中,增强了文本的厚重精神和时代意义。

更重要的特别之处在于,彭志强用大量篇幅去解读杜甫的游侠身份,这在我的阅读中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本书让我们在杜甫忧国忧民的标签背后,目睹了他年少时的无拘无束,还原了更加丰满也更加真实的杜甫形象,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他从无拘无束到忧国忧民,从自由自在的游侠转变为颠沛流离的诗人的人生无常。

彭志强一边从杜甫诗歌着手,一边在重走杜甫足迹的所见所思落脚,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去考证杜甫的人生历程,由于他年轻时期的文献大量缺失,作者只能旁征博引、抽丝剥茧进行推断。

作为游侠的杜甫是从18岁开始的。游侠一样出行,在唐代是一种风气,杜甫年轻时的偶像李白就是这样,与他们一同作伴远游的高适也是这样。

游侠出行还要有底气。杜甫十四五岁时,诗名就在洛阳传开了。“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歧王、崔九都是大人物,少年杜甫就时常出入这些高大上的府邸,结织盛唐权贵,反过来说明了他青少年时期已经佳作迭出,名满洛阳。

仗剑远游,纵马驰骋广袤山水之间,我在《游侠杜甫》里看到的另一位英姿勃发、豪气干云的杜甫,如杜甫《壮游》自绘“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样的杜甫自然有远祖杜预、祖父杜审言的血脉传承,也有公孙大娘剑舞的影响。但是,在几次畅快淋漓的壮游以后,杜甫还得按照“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景回到京都长安,这时候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乎从此后所有的生活都是颠沛流离,逐渐风雨飘摇成为现实主义诗人,成为永垂不朽的诗圣。

感谢彭志强十年的辛勤寻访,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杜甫,理解杜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820d6264c14622eba8c9f731d253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