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已定!中国突然停止出手,美国经济直接崩了,拜登喊中国求和

2024-10-29     天启巨透

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中国减持,日本、英国增持。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8月增持135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292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8月减持1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46亿美元,是今年6月二次加仓后连续第二个月减持。

官方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一个财年,美国政府入不敷出的形势极为严峻,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2024财年的年度赤字是不计新冠疫情期间的最高水平,主要源于美联储加息并保持高利率导致政府债务利息的成本负担更重,社会保障项目的费用以及军费开支增加。媒体普遍认为,预算赤字问题会给11月就要大选“决战”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带来挑战。之前分析称,无论是“哈里斯经济学”还是“特朗普经济学”,都有一个共同点:赤字。

无论是民主党的候选人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未来十年都会增加数万亿美元的债务。他们都依赖于借更多的钱偿还旧债,并通过经济表现赢得选民支持。这种恶性循环究竟还能支撑多久?这问题已被刻意忽略。在美国这趟资金列车失控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小心翼翼地调整自己的步伐,以免被殃及池鱼。中国最近的动作很值得关注,将持有量降至7746亿美元。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减持,早已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目的是减少与美国金融体系的牵连。

当美债变成了各国相互较劲的政治工具时,这笔账可就不那么好算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早就不局限于美债市场这一亩三分地了。减持美债只是中国金融布局中的一小步,同时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你们不再是那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强权了,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你们的挑战。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国际债务市场的格局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美国的制裁可能会在短期内引起一些波动,但要真正稳定国际经济格局,美国还是得拿出真正有力的经济政策。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美国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共同主持召开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双方就应对全球性挑战、包括共同合作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流动性挑战,以及下步沟通安排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建设性的沟通。中方重点宣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近期正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并就美对华加征关税、涉俄制裁等措施表达关切。会后,廖岷副部长与美财长耶伦进行礼节性会谈。

此前,美联储加息的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债务持续累积的过程。随着美国从加息转向降息,资金流动性出现了一个突进突出的转折,这会使得这些债务背后的金融风险一下子爆发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这次工作组会议,也在持续对这个问题进行跟进沟通,探讨了共同合作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流动性挑战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同美方保持积极合作和沟通,这充分地展现了中方在帮助低收入国家、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担当。中国经济,创造自身的增量,也在成为全球的期待。

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主要在于,对于当前全球经济链条的利益分配格局,两国的立场是相互对立的。美国不想看到中国崛起,就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想要打压、遏制甚至破坏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中国不会接受美国的打压,通过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凭借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人口作为支撑,再利用“一带一路”把那些同样在寻求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连接起来,以此来促进中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虽然有下降的情况,但两国一直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和美国而言,这次合作就是在国际社会里把握方向、展现大国智慧的契机,这就是双方特别重视并珍惜此次中美互动的原因。虽说外界都特别期待并且看好中美能够和好如初,但实际来看,双方确实还存在挺多分歧。

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之间的这场博弈还远没有结束。对中国来说,减持美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国家安全。而对美国来说,他们试图通过制裁、施压等手段,来迫使中国屈服。但是,这种做法最终只会伤及自身。其实,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还是在于互利合作,共同进步。未来,中美关系肯定还会在博弈中前行。中国会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美国合作。任何一个国家想发展经济都离不开国际合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7f0cd556aa858722e50f8bcdc781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