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是广国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为何死后受国人尊重?

2024-05-06     三目史官

原标题:隆裕太后是广国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为何死后受国人尊重?

因为隆裕太后打破了清朝政府一直以为子承父位的传统,对外宣读了清朝君主退位诏书,虽然当时隆裕太后是被逼无奈之举,但是隆裕太后的这种行为依然被一些革命党人称赞为“女子尧舜”来形容隆裕太后的伟大之举。

隆裕太后与光绪的婚姻只是家族联姻,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隆裕太后原名是叶赫那拉家族的成员,也是慈禧的第二个侄女,在慈禧的安排下嫁给光绪成为皇后,徽号隆裕,可惜帝后的关系并不好,长年处在冷战当中。隆裕太后是光绪的表姐,两人之所以结合都是因为慈禧想要巩固自己的家族地位而已,而光绪喜欢的是珍妃,又因为慈禧的原因不能废后,光绪只能对隆裕太后不冷不热、视若无睹。

隆裕太后在宫中生活了十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面大清王朝发生了许多事情,让隆裕太后不会像局外人一样生活。由于光绪和慈禧不到相隔一天的时间相继去世,宫中乱成一团只能由身为太后的隆裕来主持大局。

光绪和慈禧去世之后,清朝政局动荡不安让人堪忧

光绪去世之后,宣统(溥仪)上位之后,隆裕太后成为太后,想效仿自己的姑姑慈禧一样对宣统垂帘听政,想借此来限制载沣日益增涨的权力。可惜隆裕太后没有自己姑姑的本事,也没有慈禧这么有手段,隆裕太后本身没有政治经验,再加上性格软弱,缺少主见,对太监张德兰言听计从,最后朝廷的大权都掌控在溥仪的父亲载沣的手中。

这时的大清王朝已经是破败不堪,清朝的官员腐败无能已经遭到人民的仇恨,各地发生多起革命,层出不穷,在这种复杂的大变局当中就连载沣也无能为力,一直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后,载沣的势力才逐渐衰退,隆裕太后才真正将政权把握住。

隆裕太后在袁世凯和革命军的逼迫之下站出来宣读清帝退位诏书

一直被隆裕太后认为英雄的袁世凯表面上对清朝政府俯首称臣,一边暗自跟革命党往来,并且得到了革命党只要让清朝君主退位就可以坐上大总统宝座的承诺。于是在袁世凯和张德兰的相互威逼利诱之下,隆裕太后最后无奈的接受民国政府所提出的“清室优先条件”,并对外宣布宣统退位的诏书。

其实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没有任何生机,隆裕太后已经没有任何退路,除了接受袁世凯的话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隆裕太后只能无奈的表示只要天下太平就好。隆裕太后说这句话就表示已经听从了袁世凯的安排要和平退位。

隆裕太后的行为遭到革命党的称赞,却受到清朝贵族的指责

隆裕太后在颁布了清帝的退位诏书之后,这种行为受到了革命党以及人民的赞美,隆裕太后被孙中山和黎洪山等人称之为“女中尧舜”。可是皇室成人却认为隆裕太后是千古罪人,尤其是顽固派更是指责隆裕太后丢了老祖宗的基业,无不捶胸顿足的痛哭流涕,认为当初祖宗下令“不可娶叶赫那拉氏”的祖训,直呼是天意难为。

其实当时清朝政府不得不下台,只是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而当时只有隆裕太后站了出来,对于革命党来说的确是帮了个大忙,不仅解救了清朝政府许多人,同时也成全了革命党人,自然这些革命党对隆裕太后恭敬有加。

隆裕太后成为清朝皇族的罪人

隆裕太后陷入亡国的罪名当中,成为清朝皇族的罪人,其实隆裕太后并不是自愿的,当时没有任何的选择,清朝已经千疮百孔。隆裕太后整日郁郁寡欢,在第二年因为抑郁而去世,生命定格在四十六岁,在隆裕太后去世之后,袁世凯自然要做出一番姿态表现出来。

毕竟当初不是隆裕太后站出来同意退位的话,袁世凯自然不会坐在这么高的位置,南北统一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实现,于是袁世凯下令全国为隆裕太后哀悼三日。隆裕太后出殡那天有许多人为其送行,将隆裕太后比作“女中尧舜”可见比慈禧是要强许多。

清朝帝君退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要经过许多战争,隆裕太后的行为让政权在和平的过程中度过,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被称为“女子尧舜”。清朝政府在当时处在名存实亡的阶段,清政府当中没有人敢出来成为罪人,可以说当时隆裕太后为了天下太平,站出来真的非常勇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56522c31da683934bfa6ca2841d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