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22日,中国与科威特建交谈判圆满结束,当晚科方宴请中国代表团。科外交大臣拽出烤全羊的舌头,放进宫达非的盘子:舌头要送给最尊贵的客人吃。接下来尴尬了!率领代表团去科威特进行建交谈判的是宫达非,当时宫达非是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代表团3月18日自伊拉克出发,一行4人乘大使专车直奔科威特。
3月22日,在一片掌声中,两国相互承认,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为了庆祝谈判圆满成功,当晚科方在中国代表团下榻的喜来登饭店顶层,举行宴会宴请中国代表团。晚上7点,科方在外交大臣谢赫·萨巴赫的带领下,已经在门内迎候了。落座后,巨大的茶几上摆满了沙拉、萝卜条、黄瓜条、西红柿片、干果等开胃品。之后服务员一道道奉上苹果汁、菠萝汁、西瓜汁、番茄汁、柠檬汁、橙汁、猕猴桃汁……简直是应有尽有。然后大茶几上摆上了“大饼”,相当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馕”,当每人一份的面粉制作的鸡舌牛肉汤端上时,意味着正餐已经开始了。
接着服务员为每人端来一个盛放清水的玻璃器皿,水上飘着玫瑰花瓣和鲜柠檬片,这是用来洗手用的。因为接下来要用手抓着吃饭。洗完手,大家眼前一亮。只见服务员端上了一只烤全羊!头尾齐全,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地道中东烤全羊。全羊下面垫着一层生菜叶子,肉香扑鼻。在烤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抹橄榄油、香料和甜酱等,烤出来呈枣红色,油润光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一位服务员用餐勺从全羊膛里掏出已经烤熟的米饭和搅拌在一起的心、肝、肺、肠、肚等内脏以及杏仁、松子、核桃仁和葡萄干。另一位服务员则用又薄又长的快刀麻利地片下很多羊肉。之后,洗过手的主人热情地为代表团的每个人抓了满满一盘子羊肉和少许米饭。代表团的同志也入乡随俗,抓着吃饭,没有扭捏,在阿拉巴世界,客人吃得越多越香,主人越高兴。
吃到差不多一半时,科外交大臣起身扒开羊嘴,一把拽出羊舌,放在了宫达非代表的盘子里,说:“我们阿拉伯人的传统,烤全羊的舌头一定要送给最尊贵的客人吃。”宫代表自然是不好拒绝,只好笑纳,但此时他也吃得差不多了,一个人又很难吃下整个羊舌。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实在有些尴尬。怎么办呢?最后只好在主人不注意的情况下,宫代表用餐刀将羊舌切成两段,偷偷分给身边的同志一半。
吃完正餐,服务员抬进一个什锦大果盘,吃过果盘,服务员又上了咖啡和茶,此时宴会已接近尾声。双方握手告别时,为了表达科方的盛情款待,宫代表向谢赫·萨巴赫赠送了一对景泰蓝瓷器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