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时隔58年回到故乡,当地政府宴请其亲戚,将军生气全部请回

2023-11-12     小爱爱历史

原标题:张爱萍时隔58年回到故乡,当地政府宴请其亲戚,将军生气全部请回

1987年9月,时任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到四川省一个国防科研单位视察工作。四川省达县是张爱萍的家乡,

自从1929年奔赴上海参加革命算起,整整58年,张爱萍将军东征西讨,九死一生,没有回过一次家。

趁着视察工作间隙,张爱萍计划回趟家乡看望乡亲们。

在去往达县的路上期间,为了照顾张爱萍将军的安全和行车顺利,当地有关部门调动了一些警力。张爱萍看到一路上明显不同寻常,忙问秘书

,路上为什么站了这么多警察?

秘书说因为您来了,他们在沿途执勤。张爱萍听了很生气,一挥手说,赶快撤了!

警察撤走后,车队继续前行,很快就进入了达县。一到驻地,张爱萍便漫步在大街上,成千上万的群众围着他,他和群众亲切交谈,问长问短。多少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考虑到将军已经58年没有回家乡了,

当地政府安排了几桌菜,把他的一些亲戚请来,大家见见面。看到这一场面,张爱萍将军又一次生气了。

晚年张爱萍将军

自从离家参加革命后,这次是张爱萍唯一的一次千里还乡。他思念家乡、想念亲人,但他常常又说自己不能回去,因为回去就要给地方政府添加麻烦。不成想,这唯一的一次回到家乡,地方政府不仅要安排人员陪同,还做了这样“特殊”的安排。

“哪能用公家的钱招待我自己的亲属?绝对不行!”

张爱萍真的非常生气,随行的四川省委领导同志和秘书,都设法说服他接受这个安排,他们想要求助同行的将军夫人李又兰,但李又兰却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将军一边。随行人员战战兢兢,谁也不能改变将军的意愿,只得取消了酒菜的安排,

已经到了的将军亲戚们,也都回家去了

事后,张爱萍心里觉得有些难受。那些亲人,多年没见面了,老远跑来看他,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一口,就让他们都走了。心中不安啊!对于家乡,尽管已经阔别58年了,但家乡的记忆始终在老将军的脑海里,从未湮灭。而离家乡越近,不免还有一丝近乡情怯。

张爱萍故里

张爱萍于1910年出生在四川达县张家沟的一个农民家里。小时候,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奶奶都要向全家倾诉一段早年的悲惨往事:因饿地主霸占田地,奶奶请人写状子却又因不识字受黑心肠的写状子人欺骗,不仅被敲去了全部积蓄,还打输了官司,每次说完自己的故事,奶奶都要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孙们:人活在世上,不识字不行,没有真本事不行!

奶奶的话一直鞭策着张爱萍,他一头扎进书堆里,常常读书到半夜。母亲担心他第二天的学习,又怕他看坏眼睛,强行将他赶到被窝里。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对策:自制一盏小油灯,每每在母亲催他睡觉后,就用一只胳膊支起头上的被子,把灯放在其中,专心致志看自己的书。

从张家沟到他上小学的罗江口镇,路旁有一片坟地,很早就传说坟地闹鬼,夜晚常有鬼火闪烁,阴雨天还能听到鬼叫。当时年仅12岁的张爱萍听说后,心里很不以为然,很想看个究竟。有一天夜里,他抄起半截竹竿,一声不响地走进坟地。夜风袭来,坟地里的草丛呼呼作响,他俯下身向四周看,除了一个个凸起的坟头以及随风起伏的草丛,其他什么也没有。

他在心里为自己壮胆:没有什么鬼,有鬼也不怕!他挥舞着竹竿在坟地里走了几个来回,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就在他准备离开坟地时,忽然觉得脚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他弯腰仔细一看,竟是一条鸡蛋一样粗的蛇,正瞪着眼珠子注视着他。他迅即挥起竹竿,照着蛇头一顿猛砸,然后用竹竿挑起来,甩到坟地里。第二天,他告诉小伙伴们,坟地里没有鬼,只有蛇。

1925年6月1日,达县县城爆发抗议“五卅惨案”的游行,15岁的张爱萍参与其中,因为敢作敢为,几个月后就被推选为达县中学学生会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即把学校里的反动学派,国家主义派的支持者、老学究、校长万如璋赶下了台。

中学毕业后,张爱萍就以教书为掩护,参加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并于1928年光荣入党。因为遭到地方军阀刘存厚通缉,张爱萍萌发了走出去,轰轰烈烈上战场与敌人面对面搏斗的想法。他决定去上海,如果找不到党的武装,就考大学。

1929年6月中旬,张爱萍告别家人,与同学郑叔人来到上海,进入中华艺术大学临时安身,并与上海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当年底,张爱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4军,从此踏上了职业军人的戎马一生。

也是从那一年起,他告别家乡,再也没有回来过,

直到58年后的1987年。然而刚刚回到达县县城,还没来得及看到心中的故乡,就让自己的亲人遇到这样的局面。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日,张爱萍轻车简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走进罗江镇张家沟,将军就兴致勃勃地拜望至今仍然健在的儿时伙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具体困难,并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看到家乡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军倍感欣慰,当即作诗

:“沧桑易变岁月老,五十八年过去了,巴山新颜应时归,乡人莫不道美好。”

张爱萍的腿早在前期就受过伤,走起路来很不方便。但他没有让专人开车接送,而是一步步拄着拐杖,亲自走到民众家里去,

一家一户地拜访亲戚朋友、父老乡亲、干部群众

,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张爱萍离开家乡的这些年,家乡人民也始终记挂着这位从巴蜀大地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在动乱岁月里,老将军身陷囹圄,此时,家乡那棵富有灵性的老榕树,在一阵狂卷的旋风之后,突然枯萎,几乎奄奄一息。

亲友们不忍这棵与老将军一同成长的“精灵”树枯死,便周而复始地浇灌它,每天都望眼欲穿地盼着它能像过去那样,代表老将军吮天地之精华,吸万物之灵气。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小心侍奉着,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但一天两天三年五年过去了,终没见到它有任何感应。

难道是乡亲们对大树的忠诚不够?还是大树存心要弃人们而去?正在人们忍受着如钝锯一样的时光啃啮时,时间到了1972年4月,忽然听说爱萍将军已经复出,恢复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职务,一时间,四川达县罗江家乡的人们奔走相告,喜不自禁地欢呼雀跃着。尤其张家沟的父老乡亲们,在高兴之余,突然发现那棵大榕树,竟然长出茁壮的绿叶,郁郁葱葱,高接天壤。

回到故乡后,张爱萍将军也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棵榕树,他站在树下,久久不愿离去,写下一首诗:

“门对青山一老榕,风霜雨雪犹葱茏。岁月如流沧桑变,顶天立地傲苍穹。”

这感人的诗句,哪里是在写树,分明是借树拟人抒发自己叱咤风云、纵横亘古的博大胸怀。

将军对父老乡亲宽厚仁慈,对自己的亲人却要求甚严。老家的一位亲属曾向将军提出批条子调动工作,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干事,将军不仅不允,反而严肃批评,自此家乡亲人再也不给他找类似的麻烦。

据张爱萍六弟张蜀杰讲,将军对子女要求同样甚严。他的一个儿子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部队重要职务,按理说组织上给其安排一辆专车是合情合理,但将军知情后便强行没收了儿子的车钥匙。他时刻教育子女,不能以功臣自居,更不能骄傲自满,教育子女在各方面都要做好表率。

在涉及到公权力的方面,张爱萍对家人极其严格,但平日里却也是非常的和气,尤其是对待妻子李又兰。从1980年开始,张爱萍将军就向中央提出离休,但年年打报告,年年无休息。直到1987年,他从家乡回到北京后不久,中央批准将军离休,他大喜,当天与家人欢庆到深夜。他

称在位为“出家”,离休为“还俗”。

他解释说,当“和尚”就要撞钟,而且还总想撞得响一点。晨钟、幕钟、做佛事,好不清苦。如今“还俗”,一身轻松。离休后,他公开声明:“我是老百姓了,百姓,百姓,百事不管。”

张爱萍与家人

“还俗”后,张爱萍将军更多陪着老伴儿,过上了清闲的生活。1992年,两人结婚50周年纪念日之际,全家为二老共贺金婚之喜。张爱萍和夫人李又兰兴之所至,欣然起舞。舞后将军吟诗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既吃肉,又喝汤,撑得肚皮饱饱胀。牛牛闹花堂,二亮歌声扬,男女老少笑连笑,盛会好一场。”

1998年冬季的一天早晨,一场薄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到处是一片洁净而淡然的景致。老将军像往常一样,早晨6点半左右起床后,在几只晨鸟叽叽喳喳的陪伴下,来到幽静的庭院中做着自创的早操。这时,暖暖的太阳己从东方冉冉升起,笔直高大的白玉兰树上,雪己开始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就像天女散下白色的云霞,美丽而阴柔。

快到8点吃早饭的时候,老将军忽然感觉怎么和往常不一样了:老伴今天怎么没跟以往那样出来锻炼呢?他就一个个房间的到处找,都没见夫人的影子,便心急火燎地去问旁边的警卫:“小鬼,奶奶哪里去了?怎么到处都找不到呀?” 年轻卫兵回答:“深夜奶奶病了,到30l医院看病去了。” “立刻备车。”老将军急迫地对身旁的司机说:“赶紧去301。” 司机劝道:“早饭都准备好了,首长您吃点东西再去。” “不行,马上就走。”

张爱萍与妻子李又兰

这样,在301医院找到又兰夫人后,张将军一步。上前紧紧抓着她的手,嘘寒问暖不知怎么表达才好。直到主治医生说没什大碍了,老将军才把紧握的手放开,跟早己感动得泪眼矇眬的老伴一起双双回家了。

张爱萍长期担任军队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位高权重,但他从不搞特权,从不谋私利。张爱萍生前一直住在西城区地安门一个普通四合院里,车进去调个头都很困难,院内的房间及设施跟普通民宅没有什么两样。由于年久失修,营房部门检查后,准备按规定进行维修,但张爱萍坚决不答应。有一次,公务员在客厅里换完灯泡后,从踩着的凳子上跳下来,一下就把地板踏了个洞,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后,想借机把地板翻修一下,张爱萍却说:“把踏下去的地板补一补就行了。”

家里的沙发套,是解放后管理部门配发的,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管理员发现后,就在张爱萍出差时自作主张地把沙发套换成了新的。张爱萍回来后,发现沙发套变了,狠狠地把管理员批评了一顿,并让他把旧的又换了回来。

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张爱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当张爱萍将军家乡的人得知这个噩耗时,大家纷纷在家中摆上香案,隔空祭奠。

如今在四川达县的张爱萍将军故居里,一张张老式座椅、桌凳、床整齐摆放在里面,简陋而朴素,这一劳动人民的本色,将军保持了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1033eef877bc99563057bb6ae7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