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杂志:中国歼35战机存在严重“问题”,无法和F-35共同竞争

2024-09-03   三金武器说

美国利益杂志:中国歼35战斗机存在严重“问题”,无法与F-35竞争。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先知道:美国表示:中国歼-35战斗机存在严重“问题”。到底有哪些?

性能问题

美国媒体认为,歼-35战斗机在综合性能上落后于F-35。这一论点基于以下几点:

雷达隐身性能不足:歼-35虽采用隐身设计,但其隐身性能被认为不如F-35。这可能是因为歼-35的隐身涂层技术、材料选择以及气动设计未达到F-35的水平。特别是雷达散射截面积方面,F-35的设计标准,使其在对抗雷达探测时更具优势。

而且,美国指出:歼-35在航电系统上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传感器融合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这种不足可能影响战斗机的态势感知和目标识别能力。

甚至,美国认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尚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直接影响歼-35的推重比和整体作战效能。

生产与维护问题

除了性能上的质疑,美国媒体,还指出歼-35在生产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中国的航空制造业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高端战斗机的制造过程中,仍存在质量控制的难题。生产质量的波动可能导致歼-35在服役后面临较高的维护成本和较低的战备率。

而且,歼-35的后勤支持体系也被认为不够完善。

美国媒体指出,中国的军工体系在现代化战斗机的维护和后勤保障方面,尚未形成与先进战斗机相匹配的支持能力。这可能导致歼-35在实际作战中的可用性低于预期。

战术应用上的局限性

美国媒体,还认为歼-35在战术应用上存在局限性:

尽管,歼-35被设计为多用途战斗机,但美国媒体认为其在对地攻击、电子战、空中优势等多任务执行能力上,与F-35仍有差距。这意味着:歼-35可能无法完全胜任现代战争中所需的多样化作战任务。

另外,F-35的一大优势在于其与美军其他装备的高度集成能力,如与空中预警机、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等的无缝协同作战。而歼-35在这一点上被认为:尚未达到同等水平,可能会在现代战场的复杂联合作战环境中受限。

然而,在面对美国媒体的质疑时,还是有必要从客观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审视,并探讨它们的真实性。比如从:雷达隐身性能、航电系统与动力系统、战术应用能力等方面。

那么,我国的歼-35战斗机真的无法与F-35竞争吗?

在性能对比上,F-35的确拥有全球领先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在隐身性能、航电系统和多用途作战能力上。然而,歼-35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也拥有诸多优势:

从事实角度来说,在研发和制造成本上可能低于F-35,这使其在批量生产和部署上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较低的成本还可能使歼-35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并且,歼-35是根据中国的战略需求和作战环境量身定制的,其设计充分考虑本土作战需求。这意味着:歼-35在中国本土的防空体系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歼-35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F-35,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歼-35的潜力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国产航发、新型材料和先进航电系统的发展下,歼-35未来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我国的歼-35,与F-35,其实当中的战略定位有所不同。

毕竟,歼-35和F-35的设计思路和战略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F-35是为美国全球作战需求而设计的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强调的是全球部署和联合作战能力;而歼-35则更注重区域防御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这种定位的不同意味着:两者在战场上的优势也会有所不同。

未来,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军事格局的变化,歼-35与F-35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在此方面,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歼-35就无法与F-35竞争。

尽管,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认为:中国歼-35战斗机存在严重“问题”,无法与F-35竞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问题,并非如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严重。

中国在歼-35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已取得显著的进步,并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逐步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