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有资本家,把100万轻松翻56倍,也在一天内亏掉155亿

2019-06-04   财富洞察

人活一世,很多时间都在跟赚钱死磕。而财富无常,纵使家财万贯,也有一夜亏空的时候。就如有些纨绔子弟,不知祖辈创业艰辛,难以担当重任,最后跌落低谷,甚至沦为阶下囚,正是应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不过有个叫荣智健的商业大亨,能花能赚,曾把100万轻松翻56倍,也在一天内亏掉155亿。他是个正宗的富二代,家道中落之时不得不奋起直追,振兴家业。也许是性格使然,让他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但守业更比创业难,有时候一念之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一切浮华与名利都成了过眼云烟。

据说,他爷爷爸爸都是有头有脸的资本家,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光是在大上海的房产就有无数套,吃喝拉撒全靠佣人伺候,每天还可以享受到顶级厨师烹饪的花样大餐,比国外的贵族名门过的都要滋润。他十岁起,就拥有了自己的拉风跑车,专门用来当做上下学的代步工具,同龄人见了无比羡慕,都说他会投胎,天生的富贵命。他一高兴,就请同学下馆子吃排骨,这在当时已经是最奢侈的食物了,毕竟大搞浮夸风的混乱年代,物资极度紧缺,人民生活困苦,想吃顿白面馍馍都是痴心妄想。

除了会贪图享乐,他脑瓜子也挺聪明,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而他干过最给家族脸上贴金的事儿,就是没走后门也能考上天津大学机电工程系,算是二代圈里比较正能量的公子哥了。关键他这人不矫情,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水电站干苦力,不但没抱怨,还在基层登上了劳动光荣榜。此时正值文革时期,他父亲被打为走资派,整天万人批千人斗,再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幸好周总理出手相救,他爹才脱离了苦海。为了报恩,还把全部家产上交给国家,大力响应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理念。

如此一来,他的靠山眼瞅就要轰塌,再不找出路可真就成穷鬼了。于是,他决定单飞,离开快要沦陷的庇护所。听说父亲在香港给自己留了家公司,他就用公司股权换到600万港元。并拿这笔钱创办了爱卡电子厂,主要生产集成电路和存储器。通过朋友介绍,他拿到多笔美国订单,销量走的也不错。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他发现内地有更广阔的市场,就督促工人加紧赶工,生产出一批廉价又实用的电子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随着公司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强,他把握时机将公司高价卖给美国人。

尝到甜头后,他又在美国创建了电脑设计公司,把客户群放在香港。那时,香港的电脑市场还处在空白期,他借机在香港举办研讨展览会,一些政商精英都愿意给面子,让他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后来,他故伎重施,又把公司卖了个好价钱。不久,他加入香港中信,担任总经理职务,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彻底从父亲的保护伞走出来。他行事果断,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当时香港运输业兴起,他不顾阻拦收购了国泰航空,获得巨额收益,巧妙利用了香港回归期的优惠政策。

之后又通过多次蛇吞象的收购举措,使得中信实力越发强大。他开始在房地产、贸易、民航等多领域开展业务,很快坐上中国首富的位置。此时的他野心勃勃,实行管理层持股政策,给李嘉诚等富豪增发亿万元新股。但随着香港各个上市公司的崛起,中信的光芒被掩盖。为了扳回一局,他花重金投资外汇,能迅速钱生钱,却也避免不了巨大风险,以致一天内亏损了155亿元。同时,中信股价暴跌,投资者纷纷上门索赔。他辞去重职,也不想贱卖辛苦打下的江山,随即卷入香港证监局的调查风波。

而这场审查足足持续了9年,才判定中信没有市场失当行为,总算让他挽回了点脸面。但炒股巨亏事件,对他的名誉度大打折扣。他曾经力排众议,参股隧道引发一系列负面结果的举动,又被深扒出来,引发公众热议。同时,他的奢侈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操盘资本的能力为荣家带来了荣耀,也算有可圈可点之处。如今,他的财富严重缩水,也让他看淡名利,开始转战公益事业,在抗震救灾中做出贡献,也在积极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