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电影642.66亿元的总票房又书写了新的传奇,可是成绩掩盖不了光环背后的阴影。全年至少20部电影先后遭遇撤档,或改期重新上映,或再见无期,因而2019年也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电影“撤档”元年。
2020年新年刚过,“撤档”疑云又现身。网传前中国女排功勋教练陈忠和因不满电影《中国女排》预告片中自己的形象定位,直言不同意该片的上映。
原本将在大年初一上映,振奋国民精神的《中国女排》能否如期上映,前程未卜。
毕竟类似的撤档情况刚过去没多久。
原本要在2019年10月25日上映昆汀·塔伦蒂诺的第九部电影《好莱坞往事》,就因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认为该片极度丑化了她父亲的形象。
她直接写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最终把痞子昆的倒数第二部电影“挑落”马下。
李香凝在美国没实现的事儿在中国实现了。
因为昆汀认为电影对李小龙的刻画并无不妥,拒绝做出修改,因此该片在大陆上映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好莱坞往事》对李小龙的“丑化”,在电影拍摄之初,李香凝就和昆汀方交涉过,可惜痞子坚持己见。
最终电影不仅打破他自己作品的首映周票房,还在全球各地包括香港在内的电影市场狂揽4亿美元票房。
因此我们对《中国女排》能否登陆中国大银幕就心怀忐忑。
这种忐忑来自于网传的陈忠和写给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的一则短信。
信中言辞激烈,直指片方为了娱乐而肆意践踏别人的形象,不顾事实,伤害了中国女排和他本人的名誉。
陈忠和作为中国女排的功勋教练,在中国女排最低潮17年无冠时,率队连夺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冠军。
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0:2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最终上演大逆转,成功翻盘英勇夺冠,极大地提振了国民士气,女排精神再一次为人称颂。
陈忠和自上个世纪70时代末就作为陪练加入了中国女排,兢兢业业为中国女排奉献了大半生。
对于一个体制内的人,大部分时间陪着中国女排默默地艰苦训练,流血流汗不流泪。
站上领奖台光荣那一会儿,下了领奖台苦逼大半生。
因此在《中国女排》不断发出的预告片中,见到自己被“丑化”成觉得不公平抢吃女排姑娘的鸡腿儿,个子太小被人歧视,训练场上直接被排球砸晕等,陈忠和很难接受。
是不是陈忠和太过上纲上线,缺少宽容心态,外人下定论并不合适。
看看他当年弟子赵蕊蕊、杨坤等人的微博支持,就知道即便夺了金牌,一样还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存在。
人走茶凉并不罕见。在金牌体制下,我们对冠军的追求大于一切。
集体的荣誉必须高过一切个人诉求等等。陈忠和受过何等不公平待遇等,我们并不清楚,但是从他如此言辞激动地表现就说明光鲜的成绩背后隐藏了不少心酸和泪水。
有关陈忠和爆发的消息,是由中国著名体育记者棋哥爆料的。
熟悉中国体育的人,尤其是本世纪初经常看《体坛周报》《南方体育》《足球》等体育刊物的人,对棋哥的大名更是不会不知道。他是才子佳人云集的足球新闻评论界不多的业余写手。
棋哥其实并不是第一爆料人,他只是在微博上转发了网传的陈忠和的短信截图。因其多少也算是新闻圈内的人,相信不会不做调查、不做判断,就贸然转发,从而让该事件愈演愈烈。
有关电影《中国女排》,应该说是中国比较少见的体育电影题材。
而体育题材电影一直都是以正能量释放、个人成长为主要目的的,近几年来比较优秀的就有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和俄罗斯的《绝杀慕尼黑》等。
但《中国女排》之前,中国体育电影拍得还行的,还得是60年前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
那之后迄今一个甲子过去了,中国电影已经贵为世界第一票仓,但是仍然没有能体现出中国体育精神的电影。
有一些体育类的电影,要么形式主义,要么不伦不类,质素较低。
而《中国女排》之所以被很多人期待,不仅是因为题材足够丰富,足够感人,而且执导筒者乃是大名鼎鼎的陈可辛。
陈可辛,堪称香港导演北漂第一人。
拍摄的电影基本上叫好叫座,尤其在进入2010年代后,两部作品《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不仅契合时代,而且直抵人心。
由他来操作《中国女排》应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首先是经验丰富。作为学院派代表,陈可辛在港片黄金时代进入影视圈,拍摄了多部优质作品,尤其是《甜蜜蜜》。
陈可辛用邓丽君的《甜蜜蜜》《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五首歌还原国民的时代记忆,恰到好处地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到位,堪称华语电影史最经典的作品。次,陈可辛更善于现场调度非职业演员。之前给李娜拍广告片的时候,别人就说陈可辛厉害,几句话就让李娜在演戏上开窍。
《李娜》也是陈可辛导演的另一部中国体育大片,将真实再现李娜夺法网冠军创造中国体育史的奇迹。
档期还未宣布,估计都在观望《中国女排》的反响。
元旦时,中国著名文娱投资人麻宁在做客央视CCTV6时,就特别提及了《中国女排》的拍摄,对陈可辛的选角、导演水平都极为称道:他不会让我们失望。
从目前预告片呈现的信息来看,电影《中国女排》采取的是“双雄”对峙的表演。
当然以中国女排的象征郎平为主,另一个就是曾经默默奉献的陈忠和。
这里面有精诚合作:1995年起,陈忠和担任郎平在国家队的助手。
有各为其主:2008年奥运会,郎平率美国队在北京击败中国队。
可谓一生挚友,一日对手。
半年前,郎平的饰演者就已经被公布是巩俐。
选角就迎来了一片喝彩声。
首先巩俐的郎平造型就被网友啧啧称道:太像了。
其次巩俐在接到角色后,曾经多次深入郎平执教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做笔记分析角色、剧情,并迅速和女排队员打成一片。
几十年我们在看电影报道时经常会说演员为了演好角色,深入体验生活,经常都是几个月、半年的进行,已经是行业惯例。
只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大发展,影视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些以小鲜肉、小花为代表的年轻演员,不要说体验生活了,连有时候出现在剧组都成为奢谈,于是中国影视行业出现了世界影视行业难得一见的演员抠图演戏。
老一代中国影人的用功精神,好像都已经断代了。
因此如今年轻人心目中的巩皇,做法让人赞叹。
再有就是巩俐虽然年过五十,但是身材、气质都保持良好。
当金马奖评委会主席,大气大度,但在关键时刻不含糊。
5月的戛纳,尽管中外明星云集,但是当巩俐和她的新婚老公出现时,尽管巩皇不是锦衣华服,但是强大气场立刻让其他明星黯然失色。
上个月,本来是她暌违内地银幕三年来的回归之作,但是《兰心大剧院》遭遇“你懂的”的处理,于是她主演的《中国女排》就让人无比期待。
巩俐的对手戏是由中国票房第一人黄渤表演的。
黄渤的表演能力不必多说,仅仅是在《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那一段饰演,已经是全年最佳男演员的表现。
而让陈忠和不满的,除了对黄渤某些表演方式有些微词外,主要是青年陈忠和与郎平之间的“较量”中,青年陈忠和饰演者的表现。
饰演青年郎平的是她的女儿白浪,而饰演青年陈忠和的则是当红小生彭昱畅。
有关彭昱畅的表现,客观说,在预告片中只能是管中窥豹。
估计彭昱畅天生的一脸喜相,让一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脸严肃的陈忠和颇为不适应。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预告片中的笑料好像无伤大雅。对于以导演陈可辛为代表的创作团队来说,增加幽默、搞笑情节,也是为电影的节奏考虑。
里面有虚构的部分,有张冠李戴的部分,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为了整体的艺术呈现,而做一些变动本也无可厚非。
如果真实完全地表现女排的生活,那么恐怕只有“苦大仇深”的单一感觉。
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无数次看到他的传奇,只有这一回看到了他的平凡。这有什么不好?
但你永远不知道人家都曾经承受过什么,经历了什么,所以对陈忠和之前还是欢迎陈可辛拍摄电影,成片后却气急败坏的表现,还是不要妄加评价。
倒是那些叽叽歪歪说电影这么大张旗鼓地拍了,马上到来的东京奥运会女排如果没夺冠,脸往哪儿搁?
我想这才是《中国女排》最应该在大年初一,举国瞩目的时候上映才好。
因为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来不止就是为了金牌。
而是无论输赢,都能够从地上爬起来,正视你的对手,无私无畏,永不放弃。这才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的女排精神。
也是我们希望在电影《中国女排》中看到的。
还有二十天左右,电影正常就要上映了。由易烊千玺演唱的主题曲连名字都还没曝光。
如果有技术性的撤档通知突然出现,我想我不会感到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