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将300万房产送给水果摊主,在人性面前很多东西经不起琢磨

2020-12-06   父母堂

原标题:老人将300万房产送给水果摊主,在人性面前很多东西经不起琢磨

因为善意,以血缘来说完全是陌生人的他们,产生了比血缘亲情更温暖的羁绊,老人也似乎是老有所依。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半个月前,一位老人将在上海宝山区价值300万的房产赠与楼下水果摊主的新闻引发了全网关注和热议,这件事,已经被网友们紧密关注并讨论了大半个月。被指责“冷血”的家属们由于被骂得忍无可忍,出来与水果摊主对质,也撕开了事情的残酷真相,似乎家属并非水果摊主所描述的那样,对老人不管不顾。

当事情变得愈来愈“罗生门”的背后,是对人性的种种拷问。

这件事情获得关注,还得从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谈起。

老人,名叫马林,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88岁,家住上海宝山区。

2012年老伴去世,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相依为命,不料,2015年前后,唯一的儿子也在家里猝死。至此,马林成为独居老人。

纪录片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水果摊老板,名叫小游,户籍河南,今年35岁。

他几年前和妻子带着3个孩子来上海打工,主要经营一家水果摊,和千千万万来上海打工的人一样,兢兢业业。

由于收入不高,他们一家就住在水果摊旁边的简易棚里。而水果摊就在老人家楼下。

老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去他店里坐一会儿,小游也经常给老人帮些小忙。

就这样,凭借血缘这条纽带来说,完完全全是陌生人的他们,产生了比血缘亲情更温暖的羁绊。

这是不是一个,非常感人而暖心的开头?

事件刚刚获得大家关注的时候,几乎一边倒都是在描述水果摊摊主帮助老人有多么多么地热心……并且网友都在新闻下面骂家属“冷血”,对老人不管不问。

1

被幸运之神眷顾

没有血缘的特殊家庭

纪录片中,老人虽然年纪大,但是活得很明白:他需要的是平时的陪伴和温暖坚实的依靠。

老人说:自从老伴离开之后,总有些动歪脑筋的老太太,跟他说想住到他家里来,老人虽然年纪大,但是心里清清楚楚,他们就是来捞钱的!(此处有网友质疑,老人是被水果摊主洗脑PUA了)

所以,老人跟他们也合不来,每天就坐在水果摊旁边的椅子上,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天。

因为家里太冷清了,老人怕自己一个人死在家里,无人知晓。

几年前,儿子在家中倒地猝死,老人一个人手足无措,半夜上门去找小游求助。从选墓地、交定金到墓碑刻字、骨灰下葬,只有小游全程陪伴老人料理儿子丧事。

两年前,老人在家中摔倒后昏迷不醒,幸亏小游及时发现,将他送进医院抢救。

小游说,当时给老人的亲属打电话,他们都说自己走不开。

于是,小游每天早上五点到店里进货,八点多去医院陪护,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日复一日,直到老人康复出院。

连自己的亲属都不管不问,而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对自己真情相待、任劳任怨,这种情况下,老人怎么能不动心呢?

也是从那时起,老人就把小游当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2017年,在上海普陀区公证处,老人和小游办理了意定监护,他们之间陌生的亲情得到了法律的保护,组成了没有血缘,但却温暖的家庭。

意定监护: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不一定是亲属,书面指定被委托者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权利。

小游成为了老人的意定监护人,老人的晚年有了陪伴和依靠,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小游一家人在大城市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更大的家。

他们都感谢上苍,认为自己被幸运之神眷顾了。

曾经冷清的家,因为有了人丁而变得热闹温暖起来。

2个孩子活泼好动,在家里跑来跑去,时不时脆生生喊一声“爷爷”,让老人孤单的心得到抚慰。

看着这样的生活,老人非常高兴,有时候,专门坐在店里等孩子放学,带着去吃好吃的,买玩具。

老人从小游的家庭中得到了照顾和爱,所以他将房子、存款,还有一些值钱的物件等财产,留给了让他在人世间感受到温暖的人。

看到这里,故事的走向,依旧是“老有所依,善有善报”的基调。

纪录片播出之后,这件事也被媒体争相报道。老人的家属被舆论“骂”得终于坐不住了,事实真的是家属对老人不管不问吗?

2

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家属质疑意定监护的有效性

事实,可能并不是最初大家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样的。

老人的家属知道后,否认自己没有照顾老人的说法。并且,老人在2017年摔倒住院时就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因此对老人意定监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

老人一共有姐妹6人,目前在世的有4人,分别在上海、海南等地居住。

亲属称,老人儿子去世时,他们曾打电话联系老人,说要赶过来帮忙,但老人拒绝了。

“当时我哥哥说,这个水果摊主对他很照顾,自己也很喜欢水果摊主的小孩,说我的身体不好,就不要来了。”

外甥女吴女士也说到,2017年7月5日,老人在家中摔倒住院,是她和家人一起将老人送进医院。

他们白天排班轮流去医院照顾老人,晚上则为老人请了护工。不过,老人在住院期间,他的精神不是很好,经常骂人。

很多亲戚都去医院看望老人了,

2017年7月25日,老人出院那天,家属赶到医院时,老人已经不在医院,由水果摊主直接接回了家。

并且在办理出院小结的时候,他们得知老人已经有了阿尔茨海默症状。

老人出院后,也想上门看望老人,但是那时候他精神状态不太好,以为是家属来让他立遗嘱,争财产,就把家属都骂了出来,从那以后,他们才断了联系。

但是看到媒体报道说老人生病,家属无人问津,他们觉得很伤心。

由于2017年老人就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所以他们亲属质疑老人在行为不能自主的情况下,公证员如何做出的公证?他们也担心,老人未来能否真的得到有效照顾?

之后,家属上门要求和小游“对质”

后来,小游承认,老人住院的时候,是家属和自己一起去的医院(该说法与之前相悖),而且老人的家属也来了。

小游也表示,他照顾老人,老人把房子给他,他认可。

实际上,靠照顾老人可以得到房子,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不妥。如果是真心照顾和陪伴老人这当然是可以的。

但从小游亲口说出与之前说法相悖的言论时,这件事的单纯度就大大降低了。

现在老人病情严重,小游言称:把房子送给垃圾站。

这样的对话,引发了大家的不满。

老伯的妹妹称,他们并非网友想象的那样,现在出现就是为了“抢房子”。目前这套300万的房子是父母留下的,如果真的想要房子,当年动迁的时候就会出来“抢”了。

最让家属无法忍受的,是网友对事件的断章取义,骂亲属对老人不管不顾不问……这件事爆出之后,网友对家属的骂声,几乎就没有停过。

3

公证处表示

系当事人真实意愿

关于房产捐赠问题,小游说,自己赡养了老人10年,获得老人赠予的房子心安理得。(水果摊摊主号称自己照顾了10年这一点,真的要狠狠拍一下!父母堂小编来来回回梳理了好几遍此事件的日期,儿子是2015年前后去世的,满打满算是6年吧!?何来10年一说?)

他向媒体出示了除了意定监护公证材料外的另一份关键材料——“遗赠扶养协议”材料。

(意定监护协议)

(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以立遗嘱的方式订立,遗嘱订立人将财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对于受益人履行赡养义务有严格的义务要求,遗嘱订立人可在受益人未履行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取消财产赠予。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老人晚年生活的一种保障。

普陀公证处已公开表示,经过调查,确认当时的公证如实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律师也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并不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具备与否挂钩。

那最令网友担心的问题或许在于:水果摊摊主拿到房产之后,不对老人进行赡养义务,或者疏于照顾,怎么办呢?对于一个失智的老人来说,一旦这件事脱离了媒体和网友关注的视线,老人被照顾得是否到位,生活方方面面是否真的得到了赡养,旁人无从监督。

对此,有律师解释:对于小游来说,如果在未来他没有严格履行赡养义务,他也将被取消财产赠予,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仍然是有保障的。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这份善意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被金钱拴着走的,真的已经很难判断了。

网友的争议,无非也是对于“老无所依”的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群体焦虑。或者说是一种担忧——未来会否有更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那些老无所依的老人,用几筐鸡蛋、几个水果和几句问候,以此来换取老人的房产呢?

在人性面前,很多东西根本经不起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