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华丽转身的潮阳区桥陈村喜添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2019-12-03     法治潮阳


近日,金灶镇桥陈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汕头市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然而就在三年前,桥陈村却是汕头市3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2016年,汕头市派驻桥陈村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依托该村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以“红+绿”的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红色休闲游和特色农业,不仅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也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最近,桥陈村村民陈利丰格外高兴,因为村里的碧乡农家乐民宿很快就要开张了,这片民宿是工作队利用村里一片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荒废老寨改建的,这其中就有陈利丰家两套原已倒塌的老宅。



据市农业农村局驻桥陈村扶贫干部林雄介绍,为帮扶当地培养产业、形成产业,达到脱贫的目的,工作队结合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把这片老寨建成民宿,然后集体打包出租,由专业者进行经营,经营所得一成归房屋产权人,其余90%作为村集体收入,而在8年以后,这个房子就归还村民所有。


据了解,碧乡农家乐民宿是碧桂园集团打造“桥陈碧桂园新农村示范村”项目的其中一部分,碧桂园集团共捐赠1300多万元,用于桥陈村的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而碧桂园的千万项目之所以花落桥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桥陈村的红色基因和绿色发展的思路。



位于潮阳、普宁、揭阳三地交界处的桥陈村,是一个纯农的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245户1350人,其中贫困户37户160人。2016年4月底,由市农业局、市农科所和中国人保财险汕头分公司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桥陈村,通过调研后发现,这里曾是小北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和“小北山武工队”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工作队很快就确立了“红色领航 绿色发展”的扶贫模式。



2017年,桥陈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工作队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休闲旅游。他们利用村里现有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修建了母子榕红色公园、小北山红色纪念馆、红色陆路、红色水路、革命红亭、红色长廊、交通站旧址、湿地公园等场所,并对年久失修的革命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打造集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休闲旅游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同时也引来了碧桂园这只金凤凰。



“红色记忆”被唤醒,桥陈的经济随之被激活,过去因为偏僻落后而无人问津的百亩良田、绿水古树和老寨旧屋如今成为脱贫致富的宝贵资源。工作队建立“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的模式,引导村民发展以功能米、优质大米、桑葚、火龙果、黄金百香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旅游休闲与一体的生态产业,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村民陈树安父母年迈,妻子早逝,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陈树安在外面打工为继,去年11月,陈树安听说村里的农家乐建成招标,于是回到村里参与投标,获得了湿地公园农家乐以及鱼塘的经营权。据陈树安介绍,如今他营业额一个月一万多元到两万元之间,如果在节假日,一天大概有1000多元的营业额。


据了解,桥陈村的贫困户大部分是妇女、老人或病残户,劳动力有限,结合这一实际,工作队整合资源,建起一个面积10亩的万只林下蛋鸡场,平均每天产出2000多颗鸡蛋,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收购,再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销往各地,让参与养殖的27户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1.5万元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到桥陈村开展党建活动和红色团体游的游客达到一万多人次,自驾游的游客约4万多人次。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同时也使贫困户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村干部陈燕霞介绍说:“以前贫困户的鸡蛋是以我们合作社收购在销售出去,现在他们在工作队的引导下能自主去销售、找客户,贫困户现在也有了自主创业的精神了。”



如今的桥陈村,风景如画,生机盎然,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红+绿扶贫,不仅使桥陈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桥陈的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2016年,桥陈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200元。到2019年,桥陈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190元。


如今,漫步在桥陈村可以说是五步一画,十步一景,这个从前无人踏足的贫困村如今成为了网红村,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的时候,到桥陈开展红色游和生态游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而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红+绿的扶贫模式,使桥陈村这个省定贫困村成为了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来源:潮阳广播电视台、潮阳发布、金灶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EKjzm4BMH2_cNUgdc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