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聊一下安陵容和甄嬛的长街对话。
写这个话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发现很多人竟然认为安陵容在向甄嬛求和。
我坚决反对求和说,因为安陵容在长街对谈中,并没有表现出求和应有的诚意。
安陵容是个目标主动型的大玩家,她认定要做的事,就会努力做到。
安陵容在长街对话的表现,态度却相当暧昧。
她开口就叫甄嬛“姐姐”,实在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因为安陵容和甄嬛早就没有姐妹情分了。
甄嬛毫不客气地内涵安陵容,“妹妹当真是贵人了”。
甄嬛在强调安陵容的贵人位分,否定的是姐妹情分——老娘才不是你的姐姐。
以安陵容的智商,她当然明白自己不再是甄嬛的姐妹了。她坚持叫甄嬛“姐姐”,可见她没有诚意,只有算计。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甄嬛回宫时,皇帝带领众嫔妃一同等待,在那么正式的场合,安陵容依旧叫甄嬛“姐姐”。
但凡安陵容真心求和,她都不应该像往常一样,虚情假意地称甄嬛“姐姐”。
因为姐妹情分是安陵容和甄嬛的一道疤。昔日的姐妹情分越好,今天的关系就越尴尬。
此外,安陵容强调敬妃和胧月关系亲密,就是在揭甄嬛的伤疤。试问,一个求和的正常人,怎么可能一直在甄嬛的雷区蹦跶?
退一万步讲,即便安陵容成功挑拨离间,甄嬛和敬妃不对付,甄嬛也不可能因此信任安陵容。
敬妃不可信,从来不是安陵容可以信任的充分必要条件。
安陵容和甄嬛主动谈话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利用甄嬛之手扳倒祺嫔,自己好坐收渔利。
安陵容主动提及鹅卵石事件,就是在暗示甄嬛,祺嫔才是害甄嬛的幕后真凶。
甄嬛的话也很有深意。
祺嫔是皇后身边的红人,请不要口说无凭。
这在引导安陵容甩出证据。
然而,安陵容没有拿出实锤。
她只是强调,“我做过很多错事,见别人的错事也多,有些事本想烂在肚子里,现在不想隐瞒。以前的错已经铸成,现在希望能好好弥补”。
这句话的迷惑性非常大,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安陵容想要跳槽。
这是误解了安陵容,也低估了甄嬛的战斗力。
说误解安陵容,因为安陵容只暗示祺嫔是鹅卵石事件的始作俑者,却一直没有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只说答案,没有求证过程,这不诚恳。
这和“皇后杀了皇后”不一样,后者让甄嬛觉悟。
说低估了甄嬛的战斗力,即便没有安陵容的提醒,甄嬛也知道祺嫔嫁祸欣贵人。
可以说,安陵容给甄嬛提供的信息,可有可无。
安陵容明明知道“皇后杀了皇后”,却不肯上干货,足以证明她的目的并非求和。
我还见过一个有(he)趣(he)的说法,说安陵容拿出香囊,说是欣贵人送给她的,就是希望挤掉欣贵人,自己好成为甄嬛的打手。
这个说法很难成立。
即便欣贵人有问题,安陵容也不具备成为平替的充分必要条件。
再者说,甄嬛需要打手,原则上是只要信得过,就是多多益善,安陵容向甄嬛求和,没必要排挤欣贵人。
她说自己的香囊是欣贵人赠送,其实还是在暗示甄嬛,后宫之中,嫁祸他人是常规操作。
鹅卵石事件的真相就是,祺嫔拿欣贵人背锅。
于是甄嬛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了,我自会小心”。
安陵容和甄嬛的长街谈话,依旧可以看出她是个目光短浅的二流玩家。
在甄嬛回宫之后,甄嬛和皇后彻底水火不容。
大家注意下图的站姿。
皇帝的左侧是沈眉庄,敬妃,欣贵人,除了沈眉庄,后两者都是抓住风口,成功站甄嬛的人。
皇帝右侧是皇后,安陵容,贞嫔,康常在,祺嫔,宁贵人,除了宁贵人,其他都是皇后的人。
甄嬛回宫,后宫势必重新洗牌。
多好的跳槽机会摆在安陵容面前,她却不懂得抓住。
对她来说,只有支持甄嬛,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安陵容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甄嬛肯定会成为大赢家。即便甄嬛输了,安陵容也有必要支持甄嬛,反对皇后。
因为皇后赢了,安陵容势必成为被遗弃的白手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两者的差别是,跟着皇后是高风险零收益, 跟着甄嬛是高风险高收益。
鹅卵石事件爆发后,安陵容却死盯着祺嫔,而没有像欣贵人那样投靠甄嬛。
在表忠心这一块,安陵容手里的牌也比欣贵人好太多了。
原因是,安陵容知道皇后很多秘密,她完全可以走曹琴默的道路,联手绊倒老东家,用行动得到新东家的信任。
此时的甄嬛和雍正不一样,并非赶尽杀绝的人。
只要安陵容联手甄嬛,一起扳倒皇后,即便不能和好如初,甄嬛也不会死整安陵容。
甄嬛拎得清,后宫太乱,皇后是幕后操纵者,安陵容不过是皇后的打手。
对于打手,甄嬛能招降,就不会杀掉。安陵容有成功洗白的机会。
然而,安陵容却没有走曹琴默的道路(曹琴默的死是太后和雍正要她死和甄嬛无关)。
安陵容的阴狠,也注定了她的愚蠢。
她明明知道皇后就像个邪恶的资本家,喜欢画大饼,一旦员工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落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安陵容战队皇后,对甄嬛恩将仇报。
她的行为让我疑惑,究竟是阴狠让人愚蠢,还是愚蠢的人会变得阴狠?